一名年約70歲女性罹癌後接受最新免疫療法,腫瘤大幅清除,但後續追蹤發現左眼視力模糊且頭痛,皮膚也出疹,到醫院檢查,右眼視力還有0.8,左眼卻只剩0.3,且雙眼有白內障、葡萄膜炎,合併黃斑病變及嚴重視網膜剝離,後來證實是免疫療法誘發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經使用類固醇針劑及藥水後,視力完全恢復,頭痛也消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北榮總眼科部葡萄膜炎及眼矯型科主任黃德光說,標靶藥物與生物治療能有效控制癌症病情,但部分患者卻可能因疾病本身或是使用的藥物,造成眼內的葡萄膜炎,進而傷害視力。
黃德光表示,葡萄膜炎是眼內組織發炎,是已開發國家民眾失明的主因之一,其往往和全身性疾病有關,例如與屬於自體免疫疾病的僵直性脊椎炎相關,或與感染症如帶狀皰疹相關,也可能與服用的藥物相關,所以葡萄膜炎的診斷與治療,往往要著手研究全身系統疾病。
針對台灣的葡萄膜炎,黃德光說,已知有23種以上的相關疾病,其中以自體免疫疾病居多,也有部分是因為感染、腫瘤或藥物引起,其治療方向迥異,而正確的診斷與治療,也攸關病人身體和視力恢復程度。
對於與癌症有關的葡萄膜炎, 黃德光說明,可能是腫瘤轉移到眼部,也可能腫瘤或癌症治療引發的自體免疫反應攻擊眼部所致,其中癌症藥物引起的葡萄膜炎表徵千變萬化,某些僅發炎細胞增加,某些產生比較嚴重的脈絡膜發炎,所幸這類病例較無重大生命危險,只要針對發炎加以控制,輕微者使用眼藥水,嚴重時暫停免疫療法並加上消炎藥物或眼內注射,即可望緩解發炎、恢復視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黃德光提醒,視網膜是少數能觀察血管情形,及有無發炎細胞浸潤的器官,若在癌症治療中發生眼疾,應立刻就醫檢查,除可確保視力品質,同時能觀察到身體健康情形,也才能及時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