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總統、也是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的訪問中國且與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二次會晤後,國民黨立委團也由總召傅崐萁率隊進行了赴對岸兩天半的拜訪行程,從國民黨政治人物密集訪中的態勢來看,雖然各別政治人物有其本身的盤算及考量,但對國民黨來說,也不失是個能夠找回兩岸關係處理能力相對優勢的機會,但在民進黨持續執政,已在台灣社會內部建構了不利兩岸關係互動的氛圍,而準總統賴清德又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在意識形態掛帥,台灣年輕人多又是「天然台」的情況下,國民黨想切入兩岸關係,反轉「抹紅」、「親中」等對其不利的操作或標籤印記,雖仍有其困難性,但未必全無機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先來看馬英九訪中並與習近平會晤的策略考量,第一,馬希望和習碰面,讓兩岸關係有個緩和的機會,畢竟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跌入冰點,潛在衝突拉高,他有歷史責任感,當然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緩和,所以也想盡一己之力做些能做的事 ; 第二,馬也希望建構自己的歷史定位,所以不斷會強調他任內對兩岸關係的貢獻,包括23個協議,三通直航、ECFA等。當然馬也期待國民黨能藉其訪陸、有主導議題版面之際,順勢接球,並對兩岸關係勇於發聲來重拾兩岸處理能力的優勢,畢竟現今國民黨碰到兩岸議題都不太敢發聲,馬作為前總統及前主席,對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的退縮,當然有恨鐵不成鋼之感。
至於傅崐萁,他率團赴中的考量雖然也有想幫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找出一個反攻民進黨的破口外,或許也想藉黨團總召的身份,從中方獲取一些對台灣產業或民眾的實利,如此傅便能藉以鋪墊自己的政治能量、徐圖後進 ; 畢竟傅作為黨主席朱立倫的親信,同舟計畫回國民黨後,便想施展自己的抱負,新國會開議前還想參選立院正副院長,即便因形勢比人強而急流勇退,但也拿到了總召的職位,穩賺不賠。此次率團赴陸,更形塑了自己的主場優勢,加上對岸文旅部4月28日宣布,將率先恢復福建居民到馬祖旅遊,並在平潭到台灣的海上客運復航後,恢復福建居民赴台團隊旅遊。傅崐萁也說,此行成果還包括中國大陸啟動30個主要城市與台灣直航、四大直轄市等20個人口密集都市開放上網申請入台證,台灣農漁產品拓展中國大陸市場等。這些成果也讓素有「花蓮王」之稱的傅崐萁更有底氣,欲在國民黨中展現更大的企圖心,擠身接班梯隊。
即便馬與傅多會有些自我期許及考量,但他們接連赴中,仍會有其積極意義。首先,在民進黨執政,兩岸關係急轉直下、甚至衝突拉高的當下,國民黨政治人物赴對岸溝通,若能讓對岸清楚知曉台灣政治局勢、民意趨勢、特別是在立法院朝小野大的實際現狀,除了能讓其避免誤判外,若能夠讓兩岸關係恢復一定程度的互動交流,即便官方互動仍然卡關,還是能某程度能避免對岸對準總統賴清德在全然不信任的情況下,雙方擦槍走火、拉高兩岸衝突的可能。
特別是在馬、傅接連赴對岸交流過程中,對方確實也釋出「中華民族」或開放福建民眾赴馬祖旅遊等軟調訊息或善意,而馬英九赴中、甚至和習近平碰面,民進黨雖有零星政治人物開酸,但執政高層並未高調批判,某程度也可理解為他們也希望兩岸關係能夠緩和 ; 基於此,針對對方的論述與動作,台灣若能順勢接球,也祭出善意回應,如延緩赴陸禁團令的實施時程、或在論述上也順勢遞出對方也能接受的橄欖枝,或許就能開啟準官方、甚至是官方兩岸互動的機會之窗,豈不是好事一樁?
其次,民進黨執政已在台灣社會中建構了不利兩岸關係互動的氛圍,兩岸議題只要一經媒體聚焦討論,綠營網軍側翼便會自主性地進行負面操作,久而久之,台灣社會對於兩岸議題似乎陷入了類似「沈默螺旋」的弔詭中,亦即就算有明顯比例期待兩岸互動或兩岸緊張關係緩和的民意,反而不敢公開表達他們對兩岸互動的期待,甚至被極端「抗中」的意識形態主導議題設定,更容易引起對岸的誤解與疑慮 ; 而馬與國民黨立委接連赴中交流的議題能主導媒體版面,除了能讓民眾對兩岸議題能有充分討論的可能外,也某程度能破解民進黨執政所建構不利兩岸關係互動的氛圍,跳脫一碰到兩岸議題就只能陷入制式「抗中」、「抹紅」等淺碟討論的框架,對兩岸議題的進一步思辨當然有助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最後,由於民進黨持續執政建構了不利兩岸關係互動的氛圍,也使得國民黨一碰到兩岸議題都變得格外低調,深怕民進黨與網軍側翼抹紅,久而久之,國民黨原本擅於處理兩岸關係的優勢也逐漸消融,特別是總統大選連續敗選,國民黨更受限於綠營建構的「反中」氛圍中,甚至也認為自己的兩岸政策與理念已然無法和民意對接,對兩岸議題更不敢表態,已然陷入惡性循環。而馬英九與國民黨立委這兩波兩岸議題操作,等於拋出了一個機會之球,國民黨若能順勢接球,在策略上勇敢地喚起民眾對交流的期待與對和平的渴望,藉創新的論述來呼應民意需求及深化自己的價值與理念,或許就有找回原本處理兩岸關係能力的相對優勢與手感之機會 ; 但若是國民黨高層仍無法正視自己的盲點,無力破解綠軍建構的框架與氛圍,或只有在兩岸議題的論述上簡單呼應只求過場的話,永遠在野也絕對不會是危言聳聽。
●作者:鈕則勳/中國文化大學廣告系專任教授兼系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