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1)日正式進入「梅雨季」,中央氣象署預報中心主任陳怡良指出,今年梅雨季出現「較容易連續性降雨」環境的時間,最快可能要等到5月底,主因是「西南季風」尚未建立,綜合預估,台灣5至7月雨量正常偏少,溫度正常偏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怡良首先說明,梅雨季的雨量,占全年降雨五分之一,是台灣重要的水資源來源,而從1951年統計梅雨季雨量以來,5、6月平均氣候值為440毫米,不過每年梅雨的量有很大的落差,最多可至900毫米,最少甚至不足200毫米,且沒有明顯規律性。
陳怡良提及,典型的梅雨就是「北方冷空氣和南方暖空氣在台灣上空交會、滯留」,雖然5月進入廣義的「梅雨季」,但目前巴士海峽至南海一帶的海溫偏高、「副熱帶高壓」勢力強盛,導致提供暖空氣的「西南季風」大環境難以建立,間接讓台灣的梅雨季缺乏「連續降雨的條件」。
陳怡良表示,氣象署預估5月至7月,台灣溫度「正常偏暖」,「正常機率為6成,溫度偏高約3至4成」,雨量則是「正常偏少」,「正常機率為5成,偏少機率為3成」。
而回顧近年數據,可以發現台灣梅雨季有以下特性:
📍總雨量沒有明顯增加或減少。
📍但降雨時間更集中
📍短時強降雨事件發生頻率有升高趨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怡良強調,梅雨這種以對流系統為主的降雨,在實務上難以預測,近期氣象署針對梅雨的到來時間也不斷在調整,但仍要提醒民眾,近期務必珍惜水資源、節約用水,梅雨到來時,除了希望雨能下對地方之外,民眾也要做好防汛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