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源於1998年的美國,人本教育基金會推動
「430國際不打小孩日」活動已經邁向第19年,今(24)日發布「幼兒教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最多家長採條件交換來教小孩,佔近6成,但仍有2成3透過罰站罰跪等處罰方式、1成6會打小孩。人本基金會號召全國幼兒園所及托育機構加入「與孩子立約」,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目前有56所加入;另針對家長的教養困境,於4月28日舉辦
座談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本基金會表示,今年的430主題是「保護小孩人人有責」,同時聚焦於幼兒(未滿6歲)的家長教養處境。良好的托育環境是讓家長能安心育兒的重要關鍵,因此,也號召全國幼兒園所及托育機構以團體名義加入「建立一個不打小孩的國家-與孩子立約」行列,展現對小孩的愛,及對小孩成長發展的無條件關切,立約團體可獲贈10本《愛的手冊》,內含許多實用教養方法,也可進一步合作舉辦親職講座,讓爸媽感受到安心的幼兒成長環境並獲得更多教養資源。
人本基金會指出,為促成安心育兒環境,社會上針對民法中的家長懲戒權與「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已開始在考量各個社會需求面向的前提下進行討論對話,幼兒家長是此次的切入點,而立約不打小孩則是最重要的基礎。
為了解幼兒家長教養處境,人本基金會設計了一份「幼兒教養問卷」,收到2006份回覆,結果顯示,多數家長不打小孩,但缺乏教小孩的方法,59.2%家長會以條件交換(如把飯吃完等等可以看電視等),來教導小孩;40.3%透過獎勵或集點制度、37.9%剝奪或取消權利(如不講故事,減少3C時間)、33.5%威脅孩子(下次就不帶你去公園、不收玩具把它丟掉)、28.4%責罵、22.8%處罰(如罰站罰跪)、19.9%不理會、16.1%打小孩(用手或工具打身體任何部位)。
人本基金會指出,位居前3名的條件交換、獎勵集點及剝奪或取消權利都是以實際利益去誘使孩子的行為,這或許能有短期效果,但無法真正讓小孩對該學會的行為有所認知而願意努力去做;衛福部2022年兒少保護個案統計資料也顯示,施虐者本身因素中,以「缺乏親職教育知識」最多(占42.3%),因此,政府應該負起最大的責任,提供完善且易於被家長使用的親職教育資源及支持系統。
調查顯示,多數家長知道幼兒語言能力尚不成熟,但無法掌握有效溝通的方法;多數家長對3C育兒有覺察,但欠缺下一步,56.6%家長會讓幼兒使用3C,但有規定使用時間與時機,33.2%沒有規定使用時間與時機,視情況而定,僅10%家長完全不會提供。
至於家長都在何種情況,讓幼兒使用3C?59.9%想利用影片或小遊戲讓小孩學會常規或建立習慣(例如刷牙)、52%無暇兼顧小孩時(例如忙著煮飯)、36.3%在特定場所擔心小孩因無聊而吵鬧(例如在餐廳等著上菜)、33.9%為真的很想休息或獨處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人本基金會表示,9成家長會讓幼兒使用3C,大多數家長已意識到3C育兒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也願意努力讓3C的存在儘量減少,建議政府應提供更多社區中的親子遊憩空間,讓爸媽能常常帶著孩子享受其他的遊戲樂趣;而家長也要試著與孩子有固定的陪玩時間,用最簡單的素材,如桌遊、積木、紙箱等就能在陪玩時與孩子更親密。
針對家長的教養困境,人本基金會於4月28日上午10至12點,在台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3樓媒體簡報室,舉辦一場
《挺爸媽.護小孩-幼兒教養座談會》,要從大腦科學及依附理論談幼兒教養觀點,並提供各種實用好上手的溝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