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開打前先警告!雷聲大雨點小 伊朗「示強又克制」的算盤

▲伊朗與以色列的摩擦,引發國際社會對中東區域衝突「全面升級」的擔憂。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特稿-2024-04-15 14:40:14
伊朗於當地時間13日深夜,向以色列發射200枚以上的飛彈、出動逾百架無人機,報復以軍月初針對大馬士革領事館發動的致命攻擊;而以色列則在美國、英國等盟友協助下,成功攔截絕大多數來襲的飛彈和無人機,並未造成慘烈的人命傷亡或財損。然而,細究事前的警告到德黑蘭正式動作,都給了以色列及其盟友充足的因應時間,至少就現階段而言,不難看出伊朗當局,並沒有引爆全面戰爭的打算。不過,伊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雷聲大雨點小」的作法,背後深意值得細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首先,伊朗其實無需親自下場,便可通過代理人實施報復行動,其靈活性和精準性就足以讓以色列面臨龐大壓力,伊朗駐敘利亞使館遭襲後,雖然伊朗最高領袖哈米尼(Ali Khamenei)、伊朗總統萊希(Ebrahim Raisi)都已明言會報復,可事後看這報復行動的效果,對以方造成的損失並不嚴重,背後脫不開「示強、克制」的雙重考量。

示強方面,外館作為母國領土延伸的一部分,伊朗位於敘利亞大馬士革的領事館本月初遭襲、還造成包括伊斯蘭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在內多人死亡一事,無疑是對其主權的侵害,伊朗國內因此群情激憤,必要的報復攻擊,能起到安撫民心的作用。而且伊朗作為中東地區「抵抗軸心」的核心,現在選擇從本土打擊以色列,既是展現其遠距攻擊的軍事實力,也是要震懾以色列。

克制方面,雖然伊朗事先「高調」宣稱要報復,但實際行動則是在其領事館被炸後2週,事先連「何時進攻」的時機,都被揭露的相當明確,很難相信德黑蘭會不清楚,絕大多數的飛彈、無人機,都將被美以成功攔截的事實;完成首波大規模攻勢後,又主動稱伊朗的「合法反擊」已結束,警告以色列勿再犯、也警告美國等國別插手,這種「緩慢又公開」的報復行動,也顯示伊朗無意與以色列直接對抗。

身為一個在中東代理人戰爭扮演要角的大國,伊朗這種看似無關痛癢的舉動,其實是理性且經過深思熟慮的,伊朗領導層似乎意識到,不發動攻擊的代價,要比發動攻擊本身還高,因為伊朗必須恢復、重新平衡對以色列的威懾力量,藉由「連消帶打」的策略,既捍衛了國家尊嚴,也抑制國內激憤的民心,以免衝突真的失控。

戰略上,德黑蘭不排除也是在進行「開創先例」的嘗試,藉機評估對手的反應,並將這些行動確立為一種新常態。近幾個月來,伊朗已經成功建立了幾個有利的長期「新常態」優勢,比如:透過葉門叛軍組織胡塞武裝(青年運動),伊朗展示了隨時關閉曼德海峽(連接紅海和亞丁灣的海峽,位於紅海南端)的能力;透過黎巴嫩真主黨,伊朗也展示對以色列平民的威脅、甚至能迫使邊境人民遷徙;甚至13日還在荷莫茲海峽(Strait of Hormuz)附近,直接扣押了一艘與以色列有關的貨船、使其轉向駛往伊朗水域。

前述這一系列行動,並未受到國際社會太大的譴責或制裁,接下來,若德黑蘭成功開創從自家領土直接攻擊以色列的先例,由此產生的新常態和長期威脅,將變得特別有價值,尤其多年來,伊朗形塑的「抵抗軸心」已在中東多地陸續完成部署,包含黎巴嫩真主黨、加薩的哈馬斯、巴勒斯坦伊斯蘭聖戰組織、葉門的胡塞武裝、伊拉克的親伊朗民兵、敘利亞的親伊朗民兵等等,形成針對以色列的北方戰線,以及對沙烏地阿拉伯的南北包圍。

在外交上,伊朗也希望凸顯美國實力受限、而自身實力正在可靠發展。數十年來,美國一直致力於以色列的安全,若伊朗能在不引發美國軍事反應的情況下威脅到以色列,也能讓其他波斯灣國家吸取教訓,意識到不應過度依賴美國的保護傘,即便是波灣多國與以色列的關係,近年已逐漸趨於正常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綜合上述,儘管伊朗這波針對以色列的攻擊,已被視為史無前例,但不必然會升級成區域的全面戰爭。至於以色列和美國的下一步,既然伊朗的目標是理性且經過深思熟慮的,對伊朗行動的反應也必須是如此,要求立即對伊朗領土發動軍事行動的呼籲,將會顯得既魯莽又不明智。

接下來幾個月,以色列的首要任務,是如何在令各界信服的前提下,實現針對哈馬斯(Hamas)的軍事目標,畢竟讓伊朗在加薩的夥伴,遭受無可爭議的失敗,同樣能損害伊朗的敘事,以色列的回應將是影響未來走向的關鍵,各方都遊走於戰爭邊緣的情況下,一旦發生誤判,就可能導致情況失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