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壽司傳食物中毒案!曾吃鮭魚、鮪魚 最常見致病原因曝

▲腸炎弧菌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病源,但組織胺中毒症也常見於食用不新鮮的魚類情況。(情境圖/photoAC)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2024-04-01 15:51:27
近期接連傳出食安事件,繼寶林茶室案後,藏壽司也疑似傳出食物中毒案,患者用餐後出現噁心嘔吐、起紅疹和腹瀉等症狀。據衛福部食藥署調查,腸炎弧菌是最常見的食物中毒病源,但組織胺中毒症也常見於食用不新鮮的魚類情況,呼籲民眾在良好衛生條件下貯藏魚體、也務必徹底加熱水產品後再食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食藥署指出,食物中毒大致可分為6類原因,包括細菌、病毒、動物性天然毒、植物性天然毒、化學物質、寄生蟲等,另根據食藥署的統計,食物中毒的致病原以腸炎弧菌最為常見、其次為諾羅病毒與金黃色葡萄球菌、仙人掌桿菌、沙門氏桿菌等。

針對最常見的腸炎弧菌,食藥署指出,腸炎弧菌又稱為副溶血性弧菌,主要與食入生鮮海產、魚貝類、或受其污染的其他食品有關,也可透過菜刀、砧板、抹布、器具、容器及手等媒介物間接污染食物而引起中毒,適當條件下、極少量的病原體就能繁殖到致病菌量。

若意外感染腸炎弧菌,食藥署說明,其發病潛伏期為4到90小時,平均約17小時,主要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頭痛、發燒、發冷等,但死亡率在0.1%以下,症狀輕微可在2~3天內自然痊癒;重症時需補充水分及電解質,以防脫水,並給予抗生素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如果民眾食用水產後起紅疹,要小心可能是「組織胺中毒症」。食藥署指出,組織胺中毒常發生於已腐敗之鮪魚、鯖魚、鰹魚等鯖魚科魚類,故有時又被稱為「鯖科魚類中毒症」,但鬼頭刀、秋刀魚、沙丁魚等也相當常見,且通過烹煮無法消除所產生的組織胺。

食藥署指出,組織胺的中毒症狀通常於食用後數分鐘至4小時內出現,症狀約持續3到36小時,常見症狀如面部與口腔泛紅、黏膜與眼瞼結膜充血、蕁麻疹、全身灼熱、身體發癢等,患者也可能出現腸胃道症狀、心血管症狀、呼吸症狀、神經症狀等表現,也因為與食物過敏的症狀十分相似,很容易被誤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