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驗出罕見米酵菌酸,由唐菖蒲伯克氏菌(Burkholderia gladioli)產生,學者呼籲進行台灣環境調查,勿讓該菌種在台灣土壤落地生根,建立生態。農業部代理部長陳駿季今(30)日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個亞型,其中只有1個亞型「椰毒亞型」才有可能產生米酵菌酸,經農業專家確認,台灣土壤與植物沒有發現到「椰毒亞型」存在,因此國產食材安全無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調專家何美鄉昨天表示,唐菖蒲伯克氏菌毒素少見,相關文獻也有限,有在少數幾個國家發生過,目前推測還未在台灣的土壤落地生根、建立生態,但擔憂可能進入台灣生態鏈。
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昨天表示,等到相關檢驗告段落,減少大眾恐慌後,將跨部會討論,如何進行環境、土壤調查,並針對椰子、玉米、米製品等製成產品的指引給民眾。
至於台灣生態、自然環境到底有沒有唐菖蒲伯克氏菌?陳駿季今天受訪表示,昨天傍晚農業部的研究單位、農業試驗所專家針對米酵菌酸是否存在台灣土壤環境進行了解。
陳駿季說,經過專家了解,會產生米酵菌酸的唐菖蒲伯克氏菌,有4個亞型,其中僅1個亞型「椰毒亞型」才可能產生米酵菌酸,其他3個亞型並不會產生;經過專家們長期觀測台灣植物及土壤,並沒有發現到「椰毒亞型」存在,台灣只存在其他3個亞型,但皆屬唐菖蒲伯克氏菌,因此容易被外界誤解。
陳駿季強調,台灣農業生態鏈並沒有被「椰毒亞型」污染的風險,因此地上種植的國產食材是安全的,呼籲消費者可以安心食用國產食品,特別是米,許多人受米酵菌酸中文譯名影響,以為和米有絕對關係,但其實不然,國產食材絕對可以安心食用。
陳駿季說,下週衛福部將召開專家會議,此次事件汙染源可能是在後製過程,也就是農產品採收後的製作過程被汙染,且玉米澱粉等部分食材又是從國外進口,他可以保證民眾用國產原型植物做料理是安全的。
對於部分縣市決定學校午餐4月份停用粿仔條、粄條,以及餐盒公會自主調整,4月份菜單中「粿條、年糕、河粉」等發酵類澱粉製品,調整用其他替代的麵品或米飯,是否會導致到台灣糧價波動?
陳駿季表示,會密切監控,國產米一定沒問題,但學校午餐使用的粿仔條、粄條不一定使用國產,可能會用到國外進口玉米澱粉等,因此尊重各縣市政府與餐盒公會的決定,但他也相信政府會盡速釐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