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酵菌酸現蹤台灣!ICU醫揭「加1物」降中毒風險

▲ 新北市衛生局,緝粿條工廠,寶林茶室,食物中毒。(圖/翻攝畫面)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4-03-28 21:17:42
「寶林茶室」爆發食物中毒,今(28)晚間衛福部急召開記者會,公布檢出米酵菌酸。奇美醫學中心加護醫學部主治醫師醫生陳志金上午發文時提到,現有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降低濕米粉、粉絲出現米酵菌酸中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遠百信義A13知名素食餐廳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晚間召開記者會說明,經台大法醫所檢驗,在解剖過程中,有檢體驗出米酵菌酸,與昨天專家會議方向一致。

陳志金今上午於臉書中表示,是否會出現中毒事件,有四個因素,首先是「細菌」,唐菖蒲伯克氏菌是比較罕見的細菌,在印尼、非洲、中國等國比較常見,米酵菌酸濃度與唐菖蒲伯克氏菌污染呈正相關。

其次是「溫度」,陳志金表示,適合唐菖蒲伯克氏菌生長的溫度是介於攝氏22到33度、酸鹼值中性的環境。低溫(4 °C 和 -18 °C)會抑制了唐菖蒲伯克氏菌的生長和米酵菌酸的產生,而較高的儲存溫度(26 °C 和 32 °C)促進了唐菖蒲伯克氏菌的增殖並增加了米酵菌酸的產生。

陳志金指出,「大豆油」方面,含4%大豆油的濕米粉的米酵菌酸濃度比不含大豆油的高5.74倍,「澱粉比例」部分,米粉、濕米粉的米酵菌酸濃度是100%玉米澱粉樣品的2.92倍。

陳志金也提到,根據文獻建議,減少食用油的使用,增加食用澱粉的用量,可以降低濕米粉和粉絲在生產中,出現「米酵菌酸」中毒風險。研究中發現污染比率不是很高,在482件檢體中,有受污染的檢體占0.62%。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