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林茶室吃粿條釀2死!醫師驚呼「沒遇過那麼兇猛」認兇手應是它

▲信義A13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多人食用炒粿條、河粉,已有2死5重症。(圖/記者張勵德攝)
記者魏妤庭/台北報導-2024-03-28 13:02:37
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持續延燒,目前已累計14人通報,其中有2人死亡、5位重症。北市衛生局更指出多吃粿仔條或河粉,且在12小時內就出現症狀,極短時間內惡化至肝衰竭、敗血性休克、猛爆性肝炎等。對此,有醫師今(28)日表示,已超越自己在急診見聞所能解釋,沒遇過那麼兇猛的病程,強調「這一定要好好查清楚,不管是為了正義或是學術價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由醫師經營的「安東尼蘇的救命救急暗黑閒話 」今日發文表示,對粿條中毒事件,坦言常見的毒物沒一種能解釋,已經超越自己急診生涯見聞所能解釋,沒遇過這麼兇猛的病程,「這一定要好好查清楚,不管是為了正義或是學術價值」。至於有傳言是老鼠藥、殺蟲劑、農藥,他則說,就不要亂猜了,那都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幾天內肝腎衰竭完全沒一點機會。

該醫生分享自己的觀察指出,這次的案件中,不是每個個案都很嚴重,有的症狀輕微連就醫都不用,與專家們猜的米酵菌酸有點像,特別是症狀與兇猛病程如出一轍。

至於疑似食用粿條中毒事件,引發民眾恐慌。對此,該名醫師提到,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中的英文「Bongkrekic」是印尼的傳統食品,由發酵椰子製作,而米酵菌酸常發現在椰子、玉米內,尤其是這2種蔬果富含脂肪酸,提供米酵菌酸生長環境。所以從歷史上幾次爆發案例看來,幾乎都與椰子、玉米發酵製品有關。因此,與其恐慌不敢吃粿條,「你應該更要怕玉米和椰子製品呀!」。

不過,他也提到,因為米酵菌酸很罕見,大多數案例都在中國、印尼,所以檢測困難,治療沒有指南可參考,對醫療人員、衛生單位都是挑戰。因此,也呼籲不要煽風點火要快點驗出來,毒物困難的地方就在這裡,不是抽個血放在機器就什麼答案都出來了。有很多比我們強的人正在尋找真相,靜待結果,最後強調「粿條還是可以吃的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寶林茶室疑食物中毒案」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