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駕駛3/偏鄉無車如無腳 城鄉差距相關配套需因地制宜

▲高齡駕駛易肇禍,日本自2022年5月起,老人換照要考試。(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2024-03-28 10:10:00
當沒有駕照,長者無法自行開車或騎車出門,都市裡的長輩也許還可搭乘便利的公車與捷運,但在偏鄉,也許想去的地方一天就只有寥寥幾班公車,錯過不知道又要等多久,且長者外出,面臨著殘酷的「行人地獄」,沒有完善的人行道可以走,坐在電動代步器上,可能走不了人行道,卡在車來車往的馬路旁險象環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從駕駛變行人 長者無路可走
成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陳郁婷直言,「如果他出門連一個可以走的人行道都沒有,那他出門面對的風險跟困難就很多」,她觀察,許多高齡機車族都是把機車當慢車騎,不能騎機車時改騎腳踏車,當連腳踏車平衡都有問題時,就會使用四輪的電動代步器,按照規定電動代步器被歸類為「行人」,但想走人行道,常常很難上去、下來,或是被臨停的機車汽車卡住,要走騎樓不可能。

但電動代步器若是直接走在馬路上呢?陳郁婷指出,馬路上也是無路可走,會跟機車、公車、臨停車輛卡在一起,電動代步器車速又較慢,就會變成車速快慢混流在道路邊緣,最根本的問題就是「台灣還沒準備好高齡化社會」,人行道沒有、多元運具沒有,當一個人不能開車、騎車的時候,尤其在中南部就真的很難出門。

淡江大學運輸管理學系教授羅孝賢預估,明年台灣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對於高齡駕駛也會有比較大的風險跟隱憂,但長者要出外參加社會,才能活得更健康長久,因此交通需求必須被滿足,國外在祭出限制使用交通工具的權利時,也會有配套。

城鄉差距大 學者籲要配套
羅孝賢說明,國內也有相關配套,對於住在台北的長者問題不大,但對住在鄉下的長者來說,公車班次少,導致出行困難,這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另現在也有許多電動代步車等醫療輔具,因人行道被占用,走在車道上更危險,政府也應及早面對。

羅孝賢提及,國外有些考量,由於長者晚上視力相對差,對眩光反應、焦距調節都較不佳,不讓長者夜間上路,就有白天駕照,台灣也許沒辦法做,但仍要因地制宜,加強相關配套措施,讓長者能安全出門接觸社會。

不能開車後 小黃巴士接駁
立委黃健豪則是坦言,長遠來看,當然是要建設大眾運輸,不過這真的是太長遠了,鄉鎮也不可能蓋捷運,公車不可能太密集,且營運成本太高了,但像是台北市跟台中市都有敬老愛心卡,每個月提供點數,讓長者出們可以坐計程車,以及地方政府有所謂的小黃巴士,雖然是計程車的形式,但不會只載1人,而是沿途都可載客,提供長輩點到點的服務,替代自己開車。

針對偏鄉交通部不便,公路局曾表示,會陸續推動相關計畫補助偏遠虧損路線,維持提供長者行的需求,對於運量不足的地方,也持續推動偏遠地區的DRTS(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服務)營運模式,提升載客率並減少營運成本支出,期盼藉新型態的公共運輸營運模式,能讓偏鄉的居民、老人及學生即便無法自己開車騎車,也都能夠自在而有尊嚴的移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高齡駕駛」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