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駕駛4/長者開車釀悲劇!AI輔助成「交通零死亡」關鍵要角

▲馬路瞬息萬變,多少人因高齡駕駛人的一念之差,葬身於此,如今AI發展驚艷世人,是否也能擔綱「交通零死亡」的關鍵要角?(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2024-03-28 18:06:16
馬路瞬息萬變,多少人因高齡駕駛人的一念之差,葬身於此。一條條人命、一個個未能完成的故事,高齡駕駛已然成為需要被嚴正以待的重大社會問題。如今AI發展驚艷世人,是否也能擔綱「交通零死亡」的關鍵要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內外高齡駕駛釀死亡車禍的案例層出不窮,有的長者駕駛若不上路便會沒了生計,有的受害者家屬尚未等到判決結果,卻先接收到老人肇事者離世的消息,這些「怪與不怪的無奈」怎麼追也追究不完。高齡駕駛隨著人口老化,在各國愈發普遍,維持交通安全與老人行動自由成為世界各國重要課題。

過往人們探討如何透過先進科技降低車禍風險時,多聚焦在「自動駕駛」的討論,根據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制定,自駕車有Level 0至Level 5共6個等級,分別為無自動化、輔助駕駛、部分自動駕駛、有條件自動駕駛、高度自動駕駛,以及完全自動駕駛。產業前鋒特斯拉當屬Level 2,由於全球車用晶片製程與價格高昂等問題,到了2030年,「自動駕駛」進程也只能觸及Level 2+。

軟體技術專家告訴NOWnews記者,理論上,「完全自動駕駛車」是存在的,且技術可行,但硬體所具備的AI運算能力不足,因此多數自駕車僅止於簡單路段的實驗階段,無法於複雜路段實用化。車用晶片與一般晶片稍有不同,最大的挑戰在於「強韌度」,比起手機、電腦,車子開在路上,關乎人命,因此從晶片到車體等各式結構,不能存在任何風險。若晶片製程提升,運算力提高,軟體應用才能跟上開發,自駕車的發展也才得以進入實用商業化的階段。

▲根據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制定,自駕車有Level 0至Level 5共6個等級。(圖/擷取自Pixabay)


人們距離「完全自動駕駛」落地太遠!AI周邊技術輔助卻曝「數位落差」隱憂
撇開對於自駕車的追求,隨著AI科技進入大眾視野、滲透生活,全球各大車廠也正積極導入AI輔助,甚至搭載即時監測,完善美好的交通環境。其中,日本汽車業者運用AI尋求高齡駕駛的安全解方,乃台灣可借鏡之處。TOYOTA開發「駕駛診斷系統」,駕駛本人或家屬可透過行車紀錄器、感測器等,分析駕車習慣與潛在風險,測試結果也能作為高齡者更換駕照時的參考;HONDA則利用AI分析車輛行駛狀態與駕駛人傾向,用以覺察身體異狀,如透過數據及早發現患有認知障礙或青光眼等,則得以減少高齡駕駛事故。

事實上,台灣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相當程度的成果,工研院研發的「V2X See through」穿透技術,能運用聯網方式於汽車螢幕上方,提供駕駛人前車的穿透融合影像,看到前車能看見的視野,輕易掌握前方路況,提高行車安全性。然而,前方車子若無相同的配備,再厲害的技術也是白搭。

工研院資訊與通訊研究所總監李夏新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過去美國欲強制立法,要求新出廠的車輛皆需安裝V2V(Vehicle to Vehicle) 車間通訊設備,假使立法通過,此舉等同將壓力強加在車廠上,車子也會因此變貴。再者,對於年長者而言,不要說車子,可能就連手機、日常點餐、付款等科技應用都有一定的門檻,「數位落差」恐將成為無法有效降低高齡駕駛的一大問題。

▲撇開對於自駕車的追求,隨著AI科技進入大眾視野、滲透生活,全球各大車廠也正積極導入AI輔助,甚至搭載即時監測,完善美好的交通環境。(圖/擷取自Pixabay)


路肩設備導入AI!台灣借鏡美國從「環境」出發
近幾年,美國政府將政策轉向,改以設定「長期規劃」,預計於10年內完成國內超過75%的號誌路口搭載通訊配備,透過加速車輛與路肩設施間通訊系統的布建,增進車聯網時代的行車安全與機動性。

此一美國交通聯網趨勢,「高齡駕駛」問題日漸浮上檯面的台灣,也在積極追隨,未來在聯網技術方面,當中的設定都能視情況而定來調整,舉例來說,高齡者駕駛可將提供警告指示的設定,改為老人能因應的反應時間,像是原本預測3秒後將撞擊障礙物,改為10秒,把提醒預言拉長,降低車禍發生,高齡駕駛也無需再花時間學習與「科技共處」,只要車內配備聯網技術,警示訊號響起或顯現時,即可如日常般做出煞車、避開或減速等警惕反應。

雖然布建路肩設備是「國家級」的政策,需投入龐大的時間與成本,「自駕車」要能落地也非一朝一夕,且商用化問題多,技術成熟與否、產品品質的可靠程度等,都可能影響政府立法。不過,AI是一把大傘,雖說汽車產業龐大,無論導入什麼樣的科技,都要等個10幾20年才能充分進入市場,但多元技術若能齊頭並進,運用情境將更加廣泛,高齡駕駛引發的安全問題也可望循序漸進改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高齡駕駛」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