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赴兒盟查核揭7大缺失 態度消極、督導不一要求改善

▲衛福部與教育部因此派員前往查核兒盟,並發現7大缺失,要求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圖/兒福聯盟提供)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2024-03-24 20:35:46
1歲半的男嬰剴剴遭保母虐待致死,引爆全台怒火,衛福部與教育部因此派員前往查核,並發現7大缺失,且衛福部要求兒福聯盟2週內提出檢討改善報告,衛福部社家署副署長張美美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電訪時表示,此份會務檢討報告與日前的北市虐嬰案檢討報告,都會影響後續是否恢復兒盟的收出養業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北市一名1歲半男嬰剴剴,因為父母入監服刑,外婆礙於經濟壓力,無法親自照顧,剴剴因此經社會局、兒福聯盟轉介給一位劉姓保母照顧,並在112年9月托育之後,由兒盟社工定期訪視、留存紀錄,雖後來10、11月社工都稱有當面訪視,但12月時,劉姓保母藉故延後訪視,不久後就傳出男嬰受虐致死的消息。

事件爆發後,衛福部宣布暫停兒盟的收出養業務,要求兒盟針對事件提交檢討報告,並派員查核兒盟業務實行情況。張美美表示,衛福部與教育部於3月22日邀請10名外部專家及業管單位共15人至兒盟共同聯合查核,就110年至112年之會務、財務及收出養業務進行檢查,計發現7大缺失,並要求兒盟在2週內、另針對會務提交報告,且此份報告與先前要求的北市虐嬰案檢討報告,都會影響後續是否恢復兒盟收出養業務。

衛福部經查核,發現7點缺失如下:

一、出養必要性評估嚴謹度不足:雖有評估指標卻無具體表單工具,評估結果之審定與確認欠缺外部人員參與共同決策之機制,僅由社工及督導之主觀判斷,客觀性及妥適性顯不足,難謂符合兒少最佳利益。

二、出養前安置無品質檢核機制:運用居家托育人員(保母)安置照顧,對於保母的招募、合作、簽約、訓練、管理與退場機制等,缺乏完整且周延的規劃與設計,未從負責管理保母之主管機關或運用工作技巧及檢核工具等方式,進一步瞭解兒童受照顧品質。

三、出養媒合過程未納外部意見:媒合收養家庭過程的篩選、評估討論至最後結果,由社工與督導判斷及內部會議決定,未有外部專家共同討論,缺乏客觀且周延的團體決策機制。

四、出養家庭的服務與支持消極:轉介出養人福利服務案量偏低,未符兒童權利公約「讓兒少留在原生家庭生活成長」之精神,積極提供各式支持之福利與資源及服務;另無明定安排原生家庭會面之頻率與方式等措施,親情維繫仍應重視。

五、社工人員缺乏足夠教育訓練:訓練欠缺充足的出養必要性評估課程,及對於案童安置照顧期間的風險辨識、兒少保護議題、特殊需求兒少議題、特殊事件的處理等相關課程與訓練,亦無相關評核機制檢視訓練有否達到提升專業知能之效益。

六、督導機制不一難以發揮功能:督導機制個別差異性大,未規範明確督導機制、頻率及方式,無法即時且適時提供社工支持與指導,督導系統負有維護服務品質穩定之責,實應檢討並重新建置完善機制。

七、財團法人管理內部監督缺失:未有專任或兼任稽核人員執行內部稽核書面紀錄,且控制作業未涵蓋所有作業面向;董事為無給職,未支領車馬費,惟查有應迴避而未迴避情事;另原設監察人110年辭職迄未遴選,未能發揮內部監督之機制及功能;組織架構實際設置執行長及策略長,惟其權責與職能分工,並未見於兒福聯盟之任何書面規章。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張美美指出,第七點所述屬教育部業管,細節需詢問教育部,但據了解,違規理事有同時身兼兒盟董事與其他民團理事的情況。

衛福部與教育部將於下周發文要求兒福聯盟積極改善,儘速完成相關法令規定事項,以及完整規劃收出養服務相關程序、流程與內外部服務品質控管機制,以維護受服務對象之權益並善盡社會責任;至於兒福聯盟的會務及財務檢查結果,將由教育部另行說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