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太陽花學運318那個魔幻之夜 我在現場

▲2014年3月18日晚間,太陽花學運爆發,學生佔領立法院議場。(資料畫面/記者鄭宏斌攝,2014.03.18)
記者鄭宏斌/特稿-2024-03-19 01:24:44
轟轟烈烈、撼動台灣的太陽花學運十週年了,至今仍難以忘懷十年前3月18日那個魔幻如夢般的夜晚,成千上百的學生闖入立法院、強硬佔領議場,這一切活生生在我的眼前展開,事發那一刻,我就在現場。

學運前那幾日,民間發起的反服貿行動如火如荼展開,蠢蠢欲動的氣氛讓立法院籠罩著一股山雨欲來的壓力。在發生「半分忠」事件後,當時在野的民進黨抗爭力道也逐漸加大。記得318白天,我才剛處理完時任立委的蕭美琴、吳宜臻絕食抗議的新聞,當晚,學生們就闖了進來。

晚間,民團、學生和群眾們,正在立法院群賢樓外的濟南路上舉辦守護民主之夜晚會,台上口號喊得激動,我心裡嘀咕,這只不過又是一場徒勞無功的活動罷了,就如同過往民間團體做過的那些行動劇、遊行、抗爭一樣,根本改變不了政策。然而,晚上9點過後,一切突然風雲變色。

一群記者同業原本都在群賢樓二樓的記者室寫稿,當時已快接近截稿下班時分,不料,外頭卻傳來陣陣騷動聲,我們走出記者室,從群賢樓二樓往下望,只見許多人突破警衛守備,紛紛衝進原本不得進入的立法院院區。而且不只從濟南路的側門,還有人從濟南教會側的圍牆翻牆進來,不斷朝議場方向奔去,一個、一個又一個,從數十個暴增到數百個人,我們看得目瞪口呆,明白「大事發生了」。

不到半小時,學生們在林飛帆等人的率領下攻佔了議場,學生拿起椅子堆成障礙物,擋住場內各個出入口,與警方形成對峙,且不斷爆發口角和肢體衝突,叫囂聲不斷。

議場內的學生嚴格管制出入,記者必須要拿出記者證才能進入採訪,這是我生平第一次踏入議場的一樓,因為依照規定,記者和民眾只得待在議場二樓的旁聽席和記者室,一樓只有立法委員和議事人員才可進入,連國會助理也不行,這是對立法委員的尊重。

然而,就在這一片吵鬧混亂之中,數百名學生和記者就站在原本被視為「神聖」的議場之中,學生們在主席台上高喊民主訴求,記者忙著拿起相機拍照、打開電腦寫稿,同時外面還有試圖攻堅的警察,這一切非常非常魔幻,卻是寫實。

什麼時候會結束呢?我心想。警方很快就會清場了嗎?學生馬上就會離開了嗎?什麼時候能下班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4年3月18日,許多民眾闖入立法院,太陽花學運爆發。(資料畫面/記者鄭宏斌攝,2014.03.18)

想不到,時間越晚,從四面八方湧入立院的群眾竟然越來越多,密密麻麻地包圍了立法院,大家或坐、或站,青島東路、鎮江街、濟南路、中山南路,滿滿的都是前來聲援的民眾,數量成千上萬。已經深夜了,大家臉上瀰漫著躁動不安的情緒,每個人都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

隨著情勢僵持不下,抗爭人數仍持續湧入,我了解這一天是不可能下班了,只好站在風暴的核心圈中一直拍照、錄影,不斷抄著筆記,為這歷史的一刻留下紀錄。不知不覺就天亮了,這一夜動盪讓整個台灣都不成眠,為期24天的太陽花學運正式展開。

十年一刻,太陽花學運確實為台灣政局和社會造成很大衝擊,也澈底扭轉兩岸情勢的發展。這場超大型「公民不服從」運動,除了驅動台灣政黨政治走向不一樣的發展,最大的正面意義在於,喚醒青年積極關注政治,甚至主動參與。

在學運之後,國民黨歷經大起大落的震盪,將執政江山拱手讓給民進黨。第三勢力開始崛起,社民黨、時代力量、台灣基進等小黨陸續成立,曾在台灣政壇開啟一段百花爭鳴的時代,然而並沒有幾年光景,現在又漸漸歸於沉寂,第三勢力的能量正歸攏在柯文哲、黃國昌的民眾黨。

不可否認,太陽花學運的影響,造成了現在柯文哲、黃國昌的政治地位,後來,當部分「覺青」轉變成為「小草」「阿北的信徒」,輿論對此有很大的不同討論聲浪,有支持也有質疑,但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這十年以來關注政治的年輕人變多了。

曾幾何時,政治過去是年輕人鮮少碰觸的話題,打開報紙(在當年網路還不盛行的年代),永遠跳過前面的政經新聞、直接翻到後面的娛樂版、體育版。如果有同學聊起政治話題,甚至面紅耳赤地大聲辯論,就會被其他人貼上「政治魔人」的負面標籤。

近代台灣青年世代的政治啟蒙,有許多波浪潮。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是一波,2000年阿扁選總統也有一波,再來就是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幾乎以大約十年為週期的階段,讓年輕人越來越願意接觸政治和公共政策。

直到現在,年輕人大聲對政治表達意見、宣示自己支持的候選人,已是常態。選舉結果也不再如以往一樣都是由年長者左右,年輕人已明白,未來要由自己做主。除了投票,青年投入參選,更是所在多有。

只是,政治表態成為時下流行,這只是青年參政的第一步。必須能夠確實地明白各政黨的政見優劣,洞悉政治人物的謊言與真實,才能真正擁有政治自主權,而非人云亦云,或被一知半解的口號所煽動。

十年前參與太陽花的學生,現在大多已步入職場,是否成為「自己當初眼中討厭的大人」?也許有人已與現實妥協,也許有人仍堅持理想,每個人都走上不同的道路。確定的是,在結束了十年前那場驚天動地的抗爭後,台灣持續以穩定步調往前行,雖仍不免吵吵鬧鬧,但我們同在這一塊土地上,一邊回首過去,一邊為未來努力,繼續走,台灣將成為更好的台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