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保母虐童不該全怪社工!學者點出訪視重點、政府提供醫生會診

▲對於惡保母虐童致死,學者提出3大改善關鍵,包括訪視要看哪些東西、政府應提供醫生會診資源。(圖/ingimage)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2024-03-13 14:56:05
近期北市爆出一名男童剴剴(化名)經社會局、兒福聯盟安置後,卻遭保母姐妹虐待致死,各界批評負責追蹤的兒盟社工失職,該名社工也遭檢調帶回調查。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嬰幼兒保育系教授楊金寶今(13)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不忍苛責第一線社工,重點在於政策的預防,她提出3點改善方向,首先訪視頻率應有分級概念、訪視重點要明確、引進醫生會診制度,讓更多人一起來幫忙看孩子,提供第一線照顧者更多幫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據悉,剴剴出生後從未見過親生父親,母親則因通緝身份入監服刑,將男童交給外婆撫養,但外婆沒有撫養能力,再加上生母想找人領養小孩,才會通過新北市社會局,媒介兒福聯盟安置辦理出養,不料就在等待出養期間,被兒盟合作的保母虐待致死。

外界質疑兒盟社工每個月訪視1次,期間訪視3次難道都沒有發現異狀?看到照片中從剛去保母家時還白白嫩嫩臉帶微笑,不到3個月,剴剴拍照時表情和眼神已經明顯呆滯、嘴角下垂,甚至開始出現傷勢,仍相信保母聲稱男童自己撞傷造成,認為社工警覺性、敏銳度不足。

該事件發生後,新北市社會局、兒盟皆承諾會加強服務中的兒童訪視頻率,避免憾事再次發生。

楊金寶說,安置特殊境遇家庭孩子,其實很辛苦,與其苛責社工、保母等個人作為,更應該去思考制度的改善,首先,比起增加訪視頻率,更應該有分級訪視的概念、社工要知道訪視看什麼,否則每個月去看10次,也看不出問題。

楊金寶表示,新收的個案通常1個月內就要去看1次,觀察保母與孩子彼此適應狀況,若發現疑點或是孩子的弱點,就要加強訪視,如孩子身高體重有無符合生長曲線、留意有沒有打預防針、發展是否緩慢、身上有無傷痕,或是這次去看,發現和上一次的狀態不同,有弱化、退化的情形等,不同層級要有不同的訪視頻率。

楊金寶提到,但這也和社工的敏感度有關,政府、機構應該設立訪視重點,讓社工及保母知道訪視要看哪些面向,而不是只聽保母的陳述,包括孩子的日常飲食、睡眠、環境等等,甚至是孩子的情緒變化、外觀、是否有莫名掉髮、起疹子、適應狀況,還有保母和孩子的互動,平常有講故事、帶出去玩,給予不同的活動刺激嗎?若有新舊傷痕,應該要抱起孩子,稍微翻看、檢查一下,這個並非懷疑保母虐童,而是站在彼此合作的立場,詢問是否需要協助,如孩童經常跌倒,可能是有生病、發展遲緩,就能引進醫療資源。

楊金寶說,第三點就是讓更多人一起幫忙看孩子,除了保母、社工外,政府也應編列預算,給予醫生出勤、諮詢費用,當孩子遇到狀況時,導入醫師會診的制度,讓兒科醫師一起加入,幫忙評估、診療;對於24小時照顧的保母,也要提供心理諮商、適應評估等,不該讓保母獨吞所有照顧責任與情緒。

楊金寶表示,往往兒虐事件發生後,大眾都會忙著檢討直接照顧的人員及受託單位,但她不願意多加苛責,因為她擔憂兒童保護工作會更缺工。

她也提到,緊急安置的兒童,常常是突然離開熟悉環境、在沒有做好心理準備的情況下被帶離,初期恐有適應困難,但保母必須24小時、全年無休的照顧與陪伴,雖然有收費,但保母也是人,難免會有情緒、壓力;一般的托育狀況,還會有父母輪番照顧,或至少能有更多討論、分擔分享,但這類緊急安置的兒童卻比較困難,父母都不在身邊,照顧起來,也較無法有成就和滿足感,事前評估合格,也只是因為沒有碰到真實的情境。她呼籲,所有照顧孩子的人都會有情緒勞務的疲憊、匱乏,都需要給予更多支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更多「惡保母虐嬰致死」相關新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