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知「壯世代」  如何讓第三人生大學變可能?

▲台灣民眾黨立委吳春城昨(4)日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以「第三人生大學」為主題質詢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圖/品牌提供)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2024-03-05 01:18:24
台灣民眾黨立委吳春城昨(4)日在立法院教育文化委員,以「第三人生大學」為主題質詢教育部潘文忠部長,吳春城指出「第三人生大學」是一種革命性的變革,主要是期望改變目前既定的價值系統,讓台灣的高齡者重新認知到自己是「壯世代」,應把自己視為「人」而非「產品」,把過去以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為主的課程內容轉變為能夠促進人生進步的重要課題,幫助「壯世代」追求充實而有意義的「第三人生」。潘文忠也持非常正面的態度回應吳春城的號召,承諾將全力配合並請業管單位在三個內提出針對設立「第三人生大學」的可行性評估及規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2017年至2022年間,我國65歲以上人口從320萬增加至420萬,顯示出終身教育的迫切需求,然而,傳統樂齡大學的招生能力有限,且成效逐年下降,探究其原因在於其課程主要關注於「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為主的內容:疾病保健、輔具應用、食品營養等,未能滿足學員更廣泛的學習需求; 第三人生大學的成立,旨在為壯世代提供有系統的新知/社交課程:包含數位科技、消費權益及法律等等與促進人生進步的重要課題,能夠協助壯世代融入數位社會,並增加其重返職場、乃至發展新事業的可能性。

吳春城進一步舉例說明如果用過去的思維來看現在的社會,坐在委員會備詢的各位教育部長官應該超過一半都會歸類於半百老翁,這樣的認知很明顯是不對、是需要被翻轉的。過去30年,臺灣最重要的就是民主化運動,未來的30年就是「壯世代」觀念的推動。此外,吳春城也點出目前教育部資源分配上的問題:113年推動高齡教育預算經費約3億4千萬若以600萬壯世代人口計算,平均每人分配經費僅57.3元,若還是以這樣「人口數等比級數成長、預算等差級數成長」思維來規劃政策,高齡教育最終也只能陷於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三人生大學」的推出,象徵著一個新價值觀的建立,一個新世代的開始,一個壯世代可以透過學習和社交,以全新的方式體驗生活的時代。這將為所有壯世代開啟一扇通往知識、重返職場和自我實現的大門,為終身教育注入新活水。

▲吳春城指出「第三人生大學」是一種革命性的變革,主要是期望改變目前既定的價值系統,讓台灣的高齡者重新認知到自己是「壯世代」。(圖/品牌提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