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一輩子健保為誰繳?依親家屬恐繳少用多!修法應顧公平性

▲「縮短陸配取得我國國籍年限」近期引起健保財務負擔爭議,最大的問題在於「陸配70歲以上直系親屬依親來台定居」可能性。(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林志怡/特稿-2024-03-08 17:00:00
「縮短陸配取得我國國籍年限」近期引起健保財務負擔爭議,最大的問題在於「陸配70歲以上直系親屬依親來台定居」,這些老人來台6個月後、繳納第一個月的健保費起,馬上就能使用台灣人民花一輩子在養的健保資源,公平性有待商榷,相關單位考量國籍年限時,應將民眾感受納入考慮,切莫把台灣民眾一輩子的心血,當作政治考量下的犧牲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擬推動陸配取得身分證年限比照外配,從6年改為4年,而民眾黨團也表態認同,並稱此舉是為了要公平對待每位來台灣的配偶,感謝他們對台灣的付出,但依據現行制度,陸配是目前唯一可以申請年邁父母「依親」的外配,若其直系血親年齡在70歲以上,可申請在台灣定居,每年數額60人。

若如在野黨團期待、縮短陸配取得身分證所需的年限,恐怕將加速「依親家屬」來台速度,這些族群都是高齡長者,依據規範,在台灣設戶籍、取得身分證後,居住6個月就可以加入健保,且「剛開始繳費,就馬上可以使用健保資源」。

然而,雖每年僅限定60人可通過依親關係來台定居,但縮短陸配入籍台灣的年限,有資格排隊來台定居的陸配家屬人數勢必增加,相較於同年齡的70多歲、已經繳了超過70年健保費的台灣長者,通過依親關係來台的陸配家屬,只要在台定居滿6個月,從繳納第一個月健保費開始,就能立刻使用同樣的健保資源,若由此來看,「70多年」和「1個月」的落差,恐怕對台灣長者並不公平。

另一方面,70歲以上長者的醫療需求又普遍較高,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日前也坦言,這些族群繳費年數短、使用醫療機會高,恐怕存在「繳少用多」的風險,是健保財務負擔上的一大疑慮,還有待健保署與移民署等單位合作、嘗試通過勾稽等方式,了解過去依親家屬使用健保的情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若就外配族群來說,陸配是外籍配偶中唯一不需要放棄國籍的外籍配偶,其他國籍的外配不只家屬來不了台灣定居,如今又要看著陸配取得台灣國籍的年限縮短,恐怕不是「讓陸配感到被公平對待」,而是加深「外配覺得被不公平對待」的感受,無助於公平、反而讓「特權差異」更加明顯。

如今仍有許多年輕人在努力繳納保費、希望健保妥善經營,保障自己的未來,若看著陸配的高齡親屬保費繳納時間不長、卻享用較多資源,恐怕會產生不平衡感,相關修法務必討論其公平性,切勿倉速修法、把台灣民眾用心支持的社會保險,當成政治考量下的犧牲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