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術越來越進步,生成式AI問世後,電腦回應也越來越有人情味,甚至有跟真人對話的感覺,有醫療諮詢平台邀請醫師一起訓練AI、希望打造「AI醫生助理」、擔任醫師小助手,幫忙初步回答民眾的疑問。參與相關計畫的醫師都提到,醫師一個人能照顧的人有限,如果能多一個AI分身當小助手、回答基本題,會有很大的幫助,也有望改變醫療生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除了科技業要衝AI應用,醫療產業也想讓AI成為神兵利器。不少醫療院所已經展開AI相關研究,包括疾病判讀、影像分析、急診人流疏導等,近期有醫療諮詢平台邀請醫師參與AI訓練,希望訓練出「AI醫生助理」,未來可以初步解答患者的疑問。
參與AI醫生助理訓練的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甲狀腺外科主治醫師葉名焮表示,人工智慧有了基本架構後,就像小孩一樣可以不斷學習、經過教育後就能幫助人類,台灣的醫師在20年前就已經開始嘗試把AI用於影像輔助診斷,會參與這樣的訓練,則是希望未來AI能夠協助病患處理。
葉名焮解釋,在門診常常遇到病患量非常大、有很多基本問題需要人回答的情況,現在的AI已經可以快速回答問題,甚至給人親近感、人情味,在人力短缺下,會是很好的輔助工具,且越多醫師參與訓練,資訊發生偏差的機會也會降低,系統、電腦也能更好的回應問題。
此外,葉名焮說,他也期待AI醫生助理可以幫助病患得到「全人醫療」的服務,以往需要通過醫院整合、由醫師判斷患者症狀,評估需要有多少科別的醫師一起診治,但病人的角色相對被動,但若未來AI可以依據病患情況,提供多個科別的建議,或許有機會讓患者主動尋求全人醫療、提高可近性。
同樣參與AI醫生助理訓練的新光醫院骨科主任釋高上則說,一開始聽到「AI醫生助理」這樣的概念時,其實有些訝異,覺得「怎麼可能訓練AI醫生助理、還實際應用到醫學上,甚至是真的有效、真的能用的」,同時也對於這樣的可能性感到興奮與期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釋高上提到,醫師一個人能照顧的病患是有限的,如果能有個經過訓練的AI醫生助理作為助手、對一些小毛病提供基本的資訊,將會是民眾之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AI醫生助理是「輔佐地位」,不是用來給病患確切診斷用的,只是提供民眾一些最基本的醫療建議。
另一方面,釋高上也說,如果AI醫生助理的訓練僅止於一個醫師,那麼就只是醫師的分身、無法延伸更多知識,但若能發揮AI整合資訊的優勢、統合其他醫師的智慧,或許可以給予更多元、廣泛的協助,如果能更廣泛推出到各醫療機構與科別,將是民眾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