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連智數位轉型!紙本書將走入歷史 醫籲2歲以下別碰3C

▲巧虎最初是在兒童學習月刊《巧連智》上的主角,後續推出電視動畫後也成為家喻戶曉的卡通偶像。(圖/取自巧虎好朋友(巧連智)臉書)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2024-02-08 09:00:00
巧連智紙本月刊是許多人小時候的回憶,至今仍有許多家長訂閱,但1月底公告將停止紙本月刊,家長因此炸鍋、出現搶訂潮。對於此類紙本月刊轉型數位,兒科醫師表示,數位學習未必不好,但紙本的觸感與互動、家長共讀等仍是孩子不可少的學習要件,且2歲以下的孩子因為腦部正在快速發育階段,不建議使用3C產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巧連智月刊依據讀者年齡,分為寶寶版(1-2歲)、幼幼版(2-3歲)、快樂版、(3-4歲)、成長版(4-5歲)、學習版(5-6歲)、基礎版(小一生)、進階版(小二生以上),而巧連智在1月29日公告、3月1日起停止受理新(續)訂閱,許多家長因此炸鍋、希望不要取消紙本月刊。

許多家長認為,紙本書籍可以避免3C產品帶來的近視威脅與傷眼疑慮,這些教材又附有教育、玩偶,或是手作材料等,可以讓孩子的雙手動起來的設計,相較於數位教材單一化的點擊、滑動動作,更能訓練孩子的手眼協調與實際操作能力。

📍數位學習能取代紙本嗎?

對於家長認為、不該以數位學習取代孩子紙本學習一事,台灣兒科醫學會監事、兒科醫師麥建方指出,通過3C產品學習,在某些情境下,確實對孩子有幫助,但同時也有其可惜之處,比如多元、直觀的圖像呈現,加快了孩子吸收新知的速度,但孩子也失去了「抽象思考」的練習機會。

麥建方坦言,數位學習的效果其實還在觀察階段,但有科學觀察顯示,使用電子媒介與閱讀紙本書籍時,所使用、訓練的腦部區域不相同,因此「我個人的看法是,3C產品不是不好,也許他跟書本是不能互相替代的,他們是不一樣的工具,如果能適當使用,或許會帶來更多的幫助。」

📍2歲以下別碰3C產品

不過,麥建方指出,多數專家都同意,除眼睛發展外,孩子的腦部在18個月到24個月大的時候,發展非常迅速,所以希望這段時間內少用3C產品,這是醫界的共識,18個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進行一些與家人的視訊互動,但除此之外,還是建議2歲以上再讓孩子使用3C產品。

國教署學童視力保健計劃主持人、高雄長庚醫院近視防治中心負責人吳佩昌進一步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兒科醫學會等,都有對兒童使用3C產品的時間做出建議,其中「不建議」2歲以下兒童使用3C產品,2歲到5歲的幼兒每天使用時間則不應超過1小時,國小生的課餘使用時間也不建議超過1小時。

📍3C產品用多恐成癮疑慮

吳佩昌指出,單就視力影響方面,其實使用紙本書或3C產品的差異不大,限制身心發育尚未完全的幼童使用這類電子產品,主要是考量「3C產品容易成癮」、「幼童體型較小、操作時容易離設備螢幕過近,增加近視風險」、「電子設備藍光造成的眼部傷害疑慮」等。

吳佩昌說,如果家長不得不讓幼童使用3C產品,務必注意每20到30分鐘休息10分鐘,並增加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多看遠的事物來保護眼睛,且使用設備時,距離螢幕越遠越好,也可以開啟設備的濾藍光或護眼模式,通常可以減少30%到40%的藍光。

📍國健署:用數位教材仍須共讀陪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於兒童使用3C產品,衛福部國健署婦幼健康組副組長蔡維誼說,其實國健署沒有「不建議」使用3C產品的年齡規範,一切都是適度、適量,並注意每隔一段時間就要休息即可,若民眾對於讓孩子使用3C產品學習仍有不安,可以尋求其他替代教具。

此外,蔡維誼提醒,如果家長把數位教材提供給孩子,也千萬不要忘了陪伴在側、提供引導,也注意孩子的使用時間,親子共讀親子共讀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對於大腦發育、語言發展及增進理解能力等都具有正面的刺激,並能夠啟發孩子的想像力及培養其創造力,並有助於增進親子感情互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