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朱駿/國民黨與韓國瑜 千萬不能得意忘形

▲韓國瑜、江啟臣順利當選立法院正副院長。(圖/記者葉政勳攝,2024.02.01)
文/朱駿-2024-02-02 11:33:00
在藍白綠三方爾虞我詐的隔空對招下,韓國瑜最終當選了立法院長。表面上是國民黨在民眾黨的成全下,贏得了往後四年立法院的主導權,但往往幕前的表面形式與幕後的內裏實質的向量力不一致,甚至有嚴重的利益衝突。也就是說,表面的勝利未必真的勝利,與內裏向量力極可能分道揚鑣,種下日後另一場重大戰役的失敗。韓應該戒慎謹記自己說過的「贏不是贏,輸不是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2018與2022地方選戰的結果,表面上國民黨都是大贏,但在接下來不久的總統大選都吃敗仗,這是國民黨必須記起的教訓。特別是國民黨曾經有掌握立法院絕對多數的年代,民進黨居絕對劣勢,但國民黨莫奈其何,頻頻在立法院吃敗仗,被弄得灰頭土臉,大傷形象,終致喪失執政權。韓國瑜與國民黨諸立委應該記憶猶新吧?

何況,目前只多民進黨一席,院長當選未過半,代表性底氣不足,能鬥得過紀律嚴明、比自己用功的民進黨而不失手、失足、失身、失態、失分嗎?令人擔心,只能拭目以待,看看新時代是否會有新奇蹟吧!

國民黨最大的風險與盲點,恐怕會出在對民眾黨的理解與定位。

民眾黨在這次院長選舉中確實是關鍵少數,表面上似乎是民眾黨成全了韓國瑜與國民黨,但實際上,他們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著想,深怕被定位為或抹成小藍或小綠,自此失去戰略支點,而且極可能曾經在幕後秘密進行的「珊昌」配操作失敗,才不得已在第一輪選自家人,第二輪退場,不是成全國民黨。所以,實質上,「關鍵不是關鍵」,少數才是真的,在客觀結構的限制下,能發揮的空間極為有限,絕非是善意送給國民黨或韓國瑜大禮,展現在野的合作誠意,國民黨立委與韓不要頭腦發熱,還心存「藍白合」共同監督綠營執政的幻想。

從此次總統大選,國民黨從喊出非綠或在野大聯盟開始,玩翻了郭台銘,於是一路退卻收縮到藍白合,也一路被柯文哲玩耍愚弄,搞到藍白破,始終找不到或根本不敢動念尋找反制突破的策略,只能挨打,落居極被動的處境,在原本有利的大環境下竟然含辱吞敗。這個教訓不夠深刻嗎?政治是講實力的,實力必須出自己身,能夠一門心思依賴他人的合作嗎?「打鐵還需自身硬」才是硬道理吧?韓國瑜與國民黨立委要勤用功,多用腦,做實事,少廢話,強化自身體質與能耐,才是監督綠營政府的根本之道。

柯文哲多次重申他是墨綠,觀其行跡,應該不假。也就是說,白色擺明的只是欺人的障眼色,本質是綠,用白色表面區隔藍綠,方便自己挖藍綠牆腳罷了。公然行騙,無所顧忌者,可以合作嗎?

柯總說,他的支持者綠的遠多於藍的,糊弄、迷惑、嚇唬藍營上下。真是如此嗎?長期以來,綠營的凝聚力遠高於藍營,柯固然能從綠營挖出一些支持者,但比率極低,較諸面對長期以來不斷分裂的藍營,向那兒才能挖出多數支持者,不言可喻吧?民眾黨前兩任秘書長昔日出身那營?可為觀察指標之一,無須費言!簡言之,柯稱自己墨綠,是想迷惑綠營群眾,幹掉民進黨,取而代之,但效果極有限。就客觀結構而言,民眾黨最大的機會與利益就在裂解藍營,接收其群眾,怎麼會與國民黨真心合作,助其壯大,甚至重返執政?韓國瑜與國民黨立委應該要明白吧?

同時,柯文哲誠如柯建銘所言:「他高度不可信的狀況!」說變就變,絕不可靠,虎伺在側,不停猛挖藍營牆腳壯大自己,抓住機會必定一如國民黨去年高喊藍白合階段,隨時出手砍殺國民黨,刀刀見骨,絕非國民黨的在野同盟軍,反倒應是國民黨最危險的對手。韓國瑜與國民黨立委應該要明白吧?

參考2023年12月19日《聯合報》民調結果,「考慮棄保的柯盈配支持者則有四成九的第二選擇是侯康配,二成四屬意賴蕭配」;今年1月2日《聯合報》選前封關民調則呈現,「可能棄保的柯盈配支持者,則有六成七考慮侯康配,二成三屬意賴蕭配」。若再根據《美麗島電子報》〈2024年1月國政民調〉,「民眾黨支持者中的『國民黨vs.民進黨相對好感度』而言,傾泛藍群占42.4%、廣義中間選民占40.3%、傾泛綠群占17.3%(即藍白綠約各占5:5:2)。」

這些民調結果已清楚折射出一項被柯故意扭曲隱藏的事實,柯的支持者來自藍營的比綠營的多得多。若再觀察柯身邊出謀劃策者的背景,昔日藍營知識份子居多,觀其建黨過程,是不斷挖蝕藍營牆腳而壯大的。種種證據顯示,民眾黨的最大利益在於侵蝕裂解國民黨,怎麼會真心與其合作,修理民進黨,助其壯大?韓國瑜與國民黨立委應該要明白吧?

本質上,立法院未來四年的結構是一藍兩綠,少數藍營院長當家,韓國瑜與國民黨不能得意忘形,自己騙自己。往後四年之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唯有丟掉幻想,認清對手,自立自強,清廉自持,勤於用功,關心民生,思考問題,提出有效解方,才能安度險境。


●作者:朱駿/時事評論人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