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後爆發「異位性皮膚炎」!同事以為她被家暴 醫師破除3大迷思

▲異位性皮膚炎是台灣常見皮膚疾病,全台約有超過200萬名患者。(示意圖/取自ingimage)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2024-02-04 11:10:00
一名35歲女性婚後異位性皮膚炎大發作,且病灶集中在臉上及手部,不但癢到不行、影響睡眠,為避免旁人異樣的眼光與過度關切,只好抹濃妝遮蓋,結果被同事詢問是否遭受家暴,生活不堪其擾。
 
雙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鄒嘉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是台灣常見皮膚疾病,據統計,全台有超過200萬名患者,除發作時患部搔癢難耐外,也常影響外表,讓許多病人苦惱,並衍生3大迷思:
 
迷思1:異位性皮膚炎無法根治,又容易復發,乾脆不處理

鄒嘉倫表示,異位性皮膚炎為多基因遺傳的慢性發炎疾病,主要是由先天性免疫調節異常及表皮內在調控失調所引起,雖無法根治,但若能以正確心態進行照護,加上規律就醫與用藥,即可有效控制病情,病友別灰心。
 
鄒嘉倫建議,在病情穩定期時,可多注意皮膚保濕,並避免生活中的刺激物與過敏原,而當發作時,可先考慮口服藥物或外用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劑,及抗組織胺等止癢藥,若病灶面積大或皮膚發炎嚴重時,再考慮加上照光治療,或傳統的口服免疫調節劑,及較新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抑制劑。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異位性皮膚炎為多基因遺傳的慢性發炎疾病。(圖/記者林志怡攝)
迷思2:只要不癢即可停止用藥

鄒嘉倫指出,病情趨於穩定時,在病灶上仍應給予間歇性治療,像是塗抹局部鈣調磷酸抑制劑,或外用PDE-4抑制劑等,頻率至少每週2次,且維持1至3個月,因某些病灶發炎會在表皮底下,外觀看不出來,也曾有病人覺得發炎好轉就自行停藥,結果幾天後復發更嚴重,長久下來無法有效控制病情,對治療將心灰意冷。

迷思3:新藥能一勞永逸

鄒嘉倫說明,許多針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新藥陸續問世,像是已納入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或小分子抑制劑,都可從發炎機轉上進行抑制,但仍得秉持基本照護原則,加強保濕、避免過敏原及刺激物,才有機會真正一勞永逸。
 
鄒嘉倫表示,除新藥外,用藥疑慮與副作用也是病人常關心的事,例如擔心長期使用類固醇或免役抑制劑,可能會影響孩童發育,或塗抹過多類固醇會使皮膚變薄、萎縮等副作用,對此建議患者多與醫師討論,若有不適應立即停止用藥。
NOWnews關鍵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