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已過去約半個月,但許多人仍舊未能從各種新仇舊恨中走出來,各黨的檢討與調整也還在持續。問題是,問對了問題,才會有正確的答案,仍處在悲傷五階段前段班的人們,看清了表面戰術輸贏,背後更深層的問題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共在第一時間,便將以40%贏得大選的賴清德定義為「少數總統」,說他「沒有多數民意」,許多人也暗自認同,不敢反駁。但這種說法隱含的意思是:民進黨的「抗中保台」路線居於少數,「親中促統」才是多數。不過我覺得這是國台辦那些官僚,為了保住官位,向上表功的說法,根本不值得參考。統整各政黨候選人最後的言行,也許更能看到底層的真實邏輯。
在選舉末期,賴清德喊「延續蔡英文路線」,不意外。但柯文哲也喊他走的是「蔡英文路線」,就算是用騙的,他的喊法也顯示白營認知到,這是讓原本英粉的年輕人卸除心防的唯一辦法,所以即使得罪對岸也得喊。侯陣營更妙,戰鬥藍整天喊「九二共識」,最後侯爺卻也喊「保衛台灣」,繼續蔡英文的國防政策,甚至把選前高喊「相信習近平」的「九二教主」馬英九給切割了。請問,到底蔡英文路線是對還是錯呢?是被接受,還是被否決呢?綠營是該延續,還是拋棄呢?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綠營政治人物的心靈,語言開始軟化,甚至懷疑起選民,咒罵起小草,期待他們長大後能頭腦清醒,起義來歸。
其實,並不是「抗中保台」這四個字有什麼問題,而是這種口號,一如所有產品,遇上了產品「生命週期」,逃不過「邊際效用遞減律」的摧殘。過去四十年,從比較誰「愛台灣」?到釘在牆上的「愛鄉土」,到阿扁喊的「選自己人」…。「抗中保台」形同民進黨的專利,選舉的萬金油,救命的萬靈丹,但現在這招沒用了。一是對岸「習總幹事」學乖了,不出手了;二是國內各政黨也變精了,都學會喊「保台」了。民進黨「抗中保台」的專利期過了,變成普及化產品了,無法藉此區隔對手了。但老將軍們還在打上一次戰爭,側翼群眾們仍舊沉迷於過去的成功經驗,甚至還想「純化」輿論,把對民進黨有意見的人全部打成反派,結果反而製造了更多敵人,使自己只能抓到基本盤。
也就是說,台灣九成民意即使不想「抗中」,也凝聚了共同意識要「保台」,只有一成的人還想「促統」,即使主要政治人物也逆轉不了這種趨勢,只能黯然退場、轉調、或被切割。「保台」這件事,已成了大多數人的「共識」,所以民進黨無法再受到「專利保護」,用簡單的口號就贏得選舉,而必須對於內政提出更有效的作法,對「保台」提出更具體且更讓人有信心的作為,而不是跟著政治對手喊「和平」。
這種氛圍將會造就一種政治結構上的變化,也就是在廣泛「保台」的政治意識基礎上,所有政黨皆將逐漸變成一種「忠誠在野黨」。統獨問題的族群切割與選舉效力將會銳減,醜化中共或高喊口號也讓人逐漸麻痺。相對的,更多且更清楚的中國文攻武嚇資訊,應該釋放出來,讓人們自己作判斷,而不是由政治系統指揮人們該怎麼做?甚至害怕引起恐慌而隱匿資訊。政府也不能繼續壟斷「保台」管道,什麼都交給國防部應處。「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的發言人就在節目上說過,她們其實很需要「民防」方面的教育、知識、與編組,不只是黑熊學院那種包紮傷口,而是更有效且更可信的體系運作,媽媽們是願意參與的,但政府需要出面組織群眾,有系統的建立可行的作業體系。
換言之,「抗中保台」的認知戰是成功的,但就因為太成功了,所以不能停留在口號與計劃階段,而必須進入商品化、量產、與上市階段。「心動不如馬上行動」是行銷流程的鐵則,心動而法行動,或買回來跟廣告差距太大,再成功的行銷也會被視為詐騙。所以,政府要打的不只是「認知戰」,而是更進一步的具體作為,不論是國防、民防、軍事工業、國土防衛部隊、各式專業義勇軍…,政府要讓大多數人參與到「保台」這件事情裡來。「恐懼永遠存在於每個人心底,但當你衝出去,便會發現那一切都不存在。」這是「諾曼地大空降」中的經典名句,也是現實上,在兵凶戰危的世局中,讓大多數人安心的根本辦法。恐懼來自於未知與無知,沒有辦法於是感到無能為力,但當你心底有了應對的腹案,其實也就沒有了恐懼。
第二個結構變化也來自於此。由於上次大選贏得太漂亮,太輕鬆,所以大多數綠營政治人物都躲進「抗中保台」這個龜甲陣中,成了「建制化」體系下的一棵「小樹」,放棄了「向中間看齊」的手腕,放棄了向選民溝通,放棄了不斷向上爭取、反映民間疾苦的本職,而成了「向上看齊」的植物。於是,民進黨整體戰力嚴重削弱,丟失通路,缺乏戰將,沒有網紅,爭權奪利又製造了更多敵人,語調語氣愈來愈像當年的老國民黨。「我們其實做得不錯,只是宣傳不夠。」這種台詞是執政者的鴉片,主要的販賣者就是官僚系統。同樣的台詞,毒死了國民黨,毒到柯P在台北市執政八年,得票率穩居老三,現在也把民進黨毒到腿軟。以後那個官員敢這麼講話,便應該把他派下去開三個月計程車,擺三個月地攤,送三個月外賣,再到最剝削員工的企業裡去當三個月社畜,一年以後再回來上班,還得寫心得報告。主政者不能只聽官員報告,得自己下去摸真實狀況,那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才是施政滿意的基礎。
第三個結構問題,是「三黨不過半」可能將會常態化,這是所有執政黨,或可能執政的政黨,都將面臨的課題。當「抗中保台」成為共識基礎,不再是誰的專利,在可見的未來,這塊政治土壤上勢必生出一個「忠誠反對黨」,同時存在一個衰退的「促統黨」。那個「忠誠反對黨」不見得是柯P黨,因為他們玩了太多把戲,以至沒有人可以確定他們那句話是真的。但即使消滅了柯黨,同樣的政治土壤上,還是會長出另一個既保台又不爽民進黨的政黨,可能最後會吃掉那個萎縮的促統黨,重回兩黨政治,但那是很久以後的事。也就是說,不願「保台」,甚至反對「保台」的親中政黨會逐漸弱化,被「忠誠反對黨」取代,但在這個演化過程中,「三黨不過半」將會持續存在,大家都得學會「喬」這個字怎麼寫?騙或耍,都是泡沫,泡沫一定會破,只是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破?
換句話說,各黨都不要再幻想「完全執政」這件事了。台灣給國民黨完全執政過,也給民進黨完全執政過,但結果都讓人失望。那不是那個黨的問題,而是「絕對權力,絕對腐化」的定律在作用,施明德那句「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才更應該當作各黨黨部門口的對聯。台灣人民愈來愈不相信,把國家完全交給一個政黨掌管,會有什麼好結果,因為誰都逃離不了人性本質中的「惡」,而政治正是集所有人性之惡之大成的系統,所以被稱為「Necessary Evil(必要之惡)」。別忘了,台灣選民是在進化的,政治人物不要以為自己很聰明,可以玩選民,其實是選民在玩政治人物。「你可以一時間欺騙所有的人, 也可以永遠欺騙同一個人,但是你不可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林肯說的。
所以,選後檢討,不是要究責,那只是鬥爭的藉口。不是計較於枝節技術,那只會讓你做出更好的戰車,卻在下一次戰爭敗於一整支裝甲軍。戰後的檢討,美軍稱為AAR(After Action Review),重點是認清事物與形勢正在發生的變化,與其變化所導致的結構性改變,具體延伸到自身所能做到的調整,那才是真正傷腦筋的所在。
立法院長選完了,大選所延續的悲傷五階段也該告一段落了。重新摸索一遍整個社會形勢與選民心態,誠實面對自己的誤解,理解人們的想法,才是下一階段真正的開始。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