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不僅科目三爆紅!職場年輕人更愛「Delulu」的妄想正向心態

▲近期Tiktok上帶有標籤「#delulu」的影音和貼文已經累積超過60億觀看人次。(圖/翻攝自Tiktok)
國際中心楊智傑/綜合報導 -2024-02-11 20:00:00
對Z世代和年輕千禧世代來說,短影音平台TikTok(抖音國際版)的影響超過其他社群平台,中國抖音神曲「科目三」更是因洗腦旋律與魔性舞姿藉此爆紅,而廣泛使用TikTok也塑造他們對職場與工作生活的看法。近期帶有標籤「#delulu」的影音和貼文已經在TikTok上累積超過60億觀看人次,這個虛構字背後的精神類似「弄假直到成真」(Fake it till you make it),但更多的是祝福對方「妄想成真」,因為只要敢去夢想、妄想,就算看起來無法實現的目標都有可能成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Delulu」的起源來自英文單字「Delusion」有妄想、幻想的含義,乍看之下是諷刺年輕人癡心妄想、不切實際,但因為一句火紅迷因「May all your delulu come trululu, because being delulu is the solulu」(祝福你所有妄想都成真,因為妄想就是解方),讓「Delulu」這個詞更接近一種盲目肯定、鼓勵挑戰自我的精神狀態。



例如TikTok上「地鐵女孩」芭順(Sabrina Bahsoon)在倫敦地鐵旁若無人地熱舞,現場儼然成為她的MV攝影棚,也被認為是將「Delulu」精神發揚光大的表現;由《中國新說唱》發跡、曾入圍金曲獎最佳新人、最佳女歌手的劉柏辛(Lexie Liu),去年也發表了歌曲《Delulu》,並在畫面當中呈現「Delulu v.s. Turelulu 」的內心掙扎。

《紐約時報》稱,這些年輕一代人口中的「Delulu」已經廣泛被用來描述職場或人際關係、現實生活中的正向心態,他們鼓勵彼此擁抱自信與妄想、拒絕畏縮,並把這個詞用來形容「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商業內幕》則認為,「Delulu」不止是社群媒體上的有趣趨勢,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在經濟環境不確定下,對於買房或組家庭感到相當困難的年輕人們,試圖找回控制感的心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華爾街日報》則分析,許多美國人因為求職市場冷清感到憤怒、焦慮或沮喪,人們在各種經濟壓力下,試圖尋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尤其是對那些在疫情期間大學畢業的Z世代們來說,「當時全世界都停擺了,所以我們只能依靠『delulu』來逃避眼前的現實。」

隨著職場新詞如「安靜離職」、「憤怒求職」到「Delulu」的興起,這似乎證明了未來年輕勞動人口的價值觀或多或少都將從TikTok平台上建立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