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師直言ETF過熱「不太正常」 聽網紅一窩蜂只會陷入風險

▲近年來ETF成為投資新寵兒,但有分析師直言,目前ETF市場有些過熱「不太正常」,不是看壞ETF這個投資工具,而是投資人對投資工具認知不足,可能會讓自己的投資陷入風險。(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2023-12-15 17:58:08
近年來ETF成為投資新寵兒,但有分析師直言,目前ETF市場有些過熱「不太正常」,配息頻率變月月配外,商品種類取名多元,最重要還有不少網紅推波助瀾,偏偏許多年輕人習慣看網紅卻不會分辨資訊好壞,有人甚至不知道ETF就是跟股票綁在一起。再提到近來熱炒的債券型ETF,被拿來當作做價差的工具令人匪夷所思。分析師分享華爾街的金句「過度擁擠的交易,往往伴隨高風險的結果」,不是看壞ETF這個投資工具,而是投資人對投資工具認知不足,可能會讓自己的投資陷入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證交所指出,截至11月底,台灣上市ETF已超過150檔,總資產規模超過新台幣1.7兆元,但也衍伸一些亂象。不少投資人申訴部分ETF平準金配息比例過高,似乎營造高股息的假象,金管會與證交所也屢次跳出來呼籲投資人,投資ETF應考量自身投資需求及瞭解商品特性。

分析師翁偉捷回應《NOWnews今日新聞》表示,近5年來,ETF市場掀起巨變,發行機構為了迎合投資人胃口、順利募集到資金,配息頻率從年配、季配到月配,投資人變成每個月都可以期待一定程度的被動收入,使得ETF瞬間成為投資新寵兒。

再加上目前股市行情不錯、市場熱錢多,因此有各式各樣的主題式、投資題材ETF出現,像是跟費半、半導體、電動車、AI相關ETF,十分多元化,投資人覺得新鮮新奇,自然吸引投資人的目光,但實際上投資報酬率可能未如預期。翁偉捷認為,ETF這些改變不全然是好事,像是「配息條件」內容部份,過去從來沒看過「平準金」等字眼,是過去正統ETF不會出現的。

翁偉捷指出,除了發行商為了迎合投資人,推出季配與月配的商品、推出多元ETF吸引目光外,媒體的炒作,其中包含網紅的推薦,都是這波ETF浪潮推波助瀾的主要原因。他說他身邊很多4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投入ETF,而他們獲取資訊的來源就是網路,但危險的是他們無法分辨網路資訊好壞,只是單方面覺得網紅訂閱數有到百萬,就一窩蜂相信。

翁偉捷提醒,ETF熱潮是最近3到5年間才發生的事,要看一檔ETF的穩定長期績效至少要10年,像是老牌的0050配息或股價成長模式都算不錯,因此可以說它是很穩定的投資標的,但新的ETF現在才剛開始而已,是不是到最後有穩定的長期報酬其實不一定,千萬不要因為只是ETF可以「月月配」、主題式ETF取名很新潮,或是網紅很推薦就投入。

翁偉捷說,很多投資人對ETF認知不足,覺得ETF不像股票風險高,所以可以放心投入,但事實上ETF就是跟股票綁在一起,錯誤的認知將造成投資人風險。再提到近來熱炒的債券型ETF,其實原來推行的目的是用來追求長期穩定的報酬同時又不想承擔高風險,因此債券型商品一直都是退休基金的最愛,但後來全球開始把債券當成股票玩,打出債券也可以拿來做價差。

翁偉捷表示,確實短期在美國聯準會暫停升息過程,以及明年降息的預期下,債券市場會出現價差,這是短期跌深的一個反彈,但以長期10年、20年來說,整個過程還是一個長期升息循環,對投入債券的人算是空頭市場與壓力。如果說真的要做短線價差,那就去做股票就好,或是主動式基金可能同樣時間報酬都還比較好,為何一定要去做債券ETF?他認為這是ETF過熱所衍伸出來的亂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翁偉捷強調,投資界有一句老話,「只要是人多的地方都不要去」,華爾街也有類似的,「過度擁擠的交易,往往伴隨高風險的結果」。他認為ETF遍地開花的現象,現在已經有點過頭變成亂象了,隱憂就是過度擁擠一窩蜂,不是看壞ETF這個投資工具,而是投資人對投資工具認知不足,可能會讓自己的投資陷入風險。尤其現在流行「無腦投資」其實也不正常,要投資就會煩惱,有煩惱自然就會動腦,提醒投資朋友所有投資都要認真觀察做功課,問自己買進的目的是什麼?了解商品嗎?對商品內部結構知道嗎?千萬不要只聽別人講。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投資人,投資一定有風險,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學習正確的投資觀念才能將損失的風險降至最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