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候選人大撒幣!教團籲提高稅收、擴大教育公共化 讓窮人翻身

▲全教總今(1)日呼籲提高租稅負擔率,以擴大教育公共化,促進階級流動。(圖/記者李琦瑋攝,2023.12.01)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2023-12-01 11:34:15
總統大選進入倒數時刻,全教總9月16日舉辦2024總統候選人教育論壇,其後行文請藍綠白三陣營總統候選人回應5大訴求,三黨均已回復,全教總今(1)日評論,樂見朝野願意增加教育支出,但仍停留在大撒幣階段,建議提高租稅負擔率,擴大教育公共化程度,讓窮人有機會透過教育翻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全教總請問總統候選人:「您認同教育是窮人翻轉未來的希望嗎?您是否擔心放任教育市場化、商品化,將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您如何調整國家政策不斷向資本家傾斜的事實?您是否同意課徵資本利得稅,將賦稅負擔率提高至GDP20%,讓教育發揮促進階級流動,協助國民自我實現的作用?」

全教總理事長侯俊良指出,藍綠白三位候選人普遍認同教育是翻轉貧窮的重要機制,但都沒看見形成貧窮與階級差異的社會脈絡,未能思考如何讓經濟、就業環境與生涯規畫跟教育系統進行連結,等同架空了教育系統,過度簡化貧窮問題,忽略「如何利用租稅負擔率讓教育與公共建設品質提升」的焦點,這樣虛無的思維脈絡,只談論補助費用,只是淪為「大撒幣」。 

全教總表示,民進黨籍總統候選人賴清德認同高收入高負擔,但卻沒有談論具體該如何處理,反而僅著重在目前的經費補助,認為只要補助學費本身,似乎就可以達成階級流動的效果。

侯俊良說,賴清德做為執政黨,顯然沒有意識到目前台灣整體制度嚴重往資本主義傾斜,對於社會均等的回應,也只是拿出現有的政策重新呼籲,無法看出在本題之上,未來可能會有哪些不同做法與改革。

國民黨籍總統候選人侯友宜認為,投注更多的教育經費編列,可以促進階級流動,也認同應該提高租稅負擔率,但僅是輕輕提起,卻未能有前瞻性的內涵。在教育經費的運用上,也多只是討論學費補助金額,難以回應本題的精神如何把稅收轉換為公共財富資產。

侯俊良說,相較於其他候選人,侯友宜指出了偏鄉教育的問題,可惜的是,侯友宜似乎也認為,只要補助經費與增加硬體設備就可以挽救偏鄉,但所謂的偏鄉,有其形成的地理、歷史、人口學的因素,從總統格局來思考的話,應該要更能看見偏鄉的本質,才可能讓偏鄉地區的教育,發展出均衡與別具特色的教育文化與生態。

民眾黨籍總統候選人柯文哲具體回應「應該將所得稅由累進稅率改為分離課稅(勞動VS.資本所得),公平分配稅收,確保不同收入來源者,各有合理的負擔。同時與國際接軌,積極面對今年啟動的全球稅制改革,要求一定規模的跨國企業,至少需缴交15%稅金」,凸顯出對於稅率改革的必要性與想法。

侯俊良指出,當論及應該如何把這些公共稅賦轉化為公共資本,柯文哲認為教育是窮人翻身的最後機會,也體察到台灣的教育現況可能已經讓階級固化無法流動,可惜的是,最後提出的具體方式是優先落實網路平權,提高教育經費,仍僅停留在經費規劃的層次。

全教總文宣部主任羅德水表示,台灣最主要的教育問題在於教育已經失去重分配、陷入逆分配困境,也就是有錢人獲得更多來自政府的教育資源,在高教領域尤其明顯,導致階級固化循環、貧窮世襲,窮人難以再藉由教育翻身;另外就是台灣整體賦稅收入不增加,當增加某類教育支出,勢必排擠到其他類別的教育經費,造成「挖東牆補西牆」的窘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侯俊良認為,要真正擴大教育經費,仍須嚴肅面對台灣的「租稅負擔率」(稅收佔GDP的比率)明顯落後先進國家(台灣在2021年租稅負擔率為13.2%、韓國22.1%、美國20.3%、英國26.8%、德國24.6%、法國30.3%,OECD國家平均34.1%),以及台灣稅賦制度偏袒資本家與富人階級的事實。

全教總說,總統蔡英文2012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發布「10年政綱」的主張「擴大高等教育公共化程度,…,長期達成公立院校學生數過半的目標」(目前公私比約為3:7)才是「高教公共化」的正途,呼籲總統候選人提出「提高賦稅負擔率」的構想與期程,更應該檢討台灣「受薪階級稅負過重」的問題,如此,不但解決「稅制不公」的問題,更可大幅增加政府稅收,彌補長期不足的公共服務,才能打造真正幸福正義的國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