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成十大死因之一!醫師破解「4大迷思」:不一定要終身打針

▲糖尿病是台灣十大死因之一,醫師破解4大常見迷思,近年已有從口腔黏膜吸收的新型胰島素,不一定要終身打針。(示意圖/取自pixabay)
家庭消費中心/綜合報導-2023-11-22 15:36:53
糖尿病是國人十大死因之一,對健康是重大威脅,許多糖友為照顧身體,積極尋找各種知識,卻也產生不少迷思。振興醫院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李文齡整合多年病患不時諮詢的問題,盼能助糖友建立正確觀念,方能得到更好的治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迷思一:「罹患糖尿病會變瘦,但我沒有,而且我傷口有時很容易癒合,所以我沒有糖尿病。」

李文齡表示,糖尿病早期多半沒症狀,若未經血糖檢驗無法確診,而當典型症狀出現,例如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口乾舌燥、多尿、手腳發麻、視力模糊、容易飢餓,或傷口不易癒合等,通常已發病較久。

迷思二:「打胰島素的都是糖尿病或腎臟病患者,所以打胰島素會傷害腎臟。」

李文齡指出,台灣不少糖尿病患者誤以為打胰島素會傷害身體,其實胰島素是最安全的降血糖藥物之一,而且近年已有從口腔黏膜吸收的新型胰島素,病人別以為一定終身要打針。

若罹患糖尿病超過6年,胰島素分泌能力可能只有常人的一半,病史超過10年則約僅剩10%,所以補充胰島素非常重要。

迷思三:「糖尿病是胰島素過多,還是過少?」

李文齡說明,糖尿病基本上分為四種,其中第一型糖尿病屬於胰島素缺乏,在台灣患者不多,而國內95%病人屬第二型糖尿病,病人胰島素有抗性,會分泌更多的胰島素來代償,所以體內胰島素在發病前幾年會過多,數年後因代償分泌負擔會開始衰竭,此時將缺乏胰島素,所以不是只有第一型病人才需要打胰島素。

迷思四:「糖尿病藥物吃多會傷肝、傷腎,能不吃就不吃。」

李文齡表示,糖友是中風、心臟與腎臟疾病的高危險群,控制飲食、藥物配合與身心調適都很重要,即使不想吃太多藥,須著手調整生活型態才能轉變人生,不是一昧排斥用藥。

其實血糖過高的糖毒性,遠高於降血糖、降血脂藥的副作用,所以要控制飲食及體重並多運動,才能讓藥物劑量減輕,而不是不吃藥。

控制血糖注意事項:

一、健康飲食。以均衡飲食為基礎,並注意少油、少鹽、少糖及高纖的原則。

二、規律運動。減少長時間坐著不動的生活型態,每週至少要有150分鐘的身體活動。

三、控制體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四、規律服藥,不可任意增減藥量或自行停藥,若治療期間更換醫師,務必告知新的醫師服藥情形,以防不必要的藥物交錯。

五、監測血糖。一等親家屬有糖尿病史,或年齡超過40歲,或有高血壓、高血脂、肥胖、妊娠糖尿病等,都應定期篩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