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L假球風暴/球星「西進潮」造成人才流失 SBL轉型不成票房探底

▲SBL聯賽在2009年之後面臨人才流失,許多球星前往CBA打球,林志傑和浙江廣廈簽約。(圖/翻攝自林志傑臉書)
文/黃建霖-2023-11-20 12:36:27
SBL超級聯賽近期因為裕隆隊假球風暴而搖搖欲墜,這個乘載著千禧年之後台灣球迷期許的聯賽,如何走到今天這一步?《NOWnews》也將透過3篇長文介紹SBL發展史,本篇以中華職籃倒閉,SBL在第6季之後面臨球星出走、以及球迷流失的問題,職籃化似乎是一個解答,但卻引起聯賽主事者的疑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SBL在第4季的榮景之後,第5季和第6季都還保持在14萬總進場人次的水準,但也確實開始逐年下滑,並且在第9季突然暴跌,進場人次只剩下76142人,創下聯賽開打以來的新低,第10季更是只剩下61932。

事實上,職籃第6個賽季時,票房就開始有出現滑落的跡象,只剩下1800萬,較前一個賽季滑落33%。球迷對於對戰組合的新鮮感以及不在有討論性的話題不再買單,數字也直接反映在了進場人次和票房上。

而另一個SBL榮景不在的原因,業界人士則認為和2009年開始的聯賽球星的「西進潮」有關。該年聯盟的門面球星林志傑確定轉戰中國男子籃球職業聯賽(CBA)的浙江雄獅,成為首位前往中國效力CBA的SBL球星。

林志傑當年決定前往CBA打球,他也成為浙江廣廈的指標性球星。(圖/黃建霖攝)
當時CBA聯賽的薪資頂尖的本土球員,年薪有達到將近5百萬台幣的水準,外籍洋將每月薪水則高達6萬美金。重賞之下,鼓勵了許多出色的台灣球員前往追求更好的待遇,2009-10賽季就有林志傑、陳信安、顏行書、林冠綸和許皓程前往大陸打球。

而造成這樣的原因,則和SBL聯賽本身的體質有關,畢竟只是半職業規模,球團也是在虧本經營,會再投入多久是未定之天,造成球員心中極度的不安全感。當時陳信安就說:「打完一個球季,卻不知道下個球季在那裡」。籃壇環境的不夠完善,也導致留不住人才;球星一走,比賽的可看性就降低,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陳信安也是SBL頂級球星,他和林志傑等人的對決受到球迷關注。(圖/資料照)
另一個原因也是在於,當時SBL才開放洋將制度不久,聯賽競爭強度確實難以和CBA相比,人往高處爬,球員能力到了一定的水準,自然也會希望能夠看看自己能站上什麼樣的舞台。更何況在CBA意味著更好的曝光度,如果打得好,也能進一步加強自己談判的籌碼。

身為當時台灣最高等級的賽事,SBL當時的經營心態卻很有問題,不僅場地常常是在開打前才喬定,球團老闆因為長期的「無償貢獻」,也不打算再花更多資源去追求「營利」這一件事,普遍不看好台灣籃球市場能發展起來。

SBL票房不佳,難以留下向田壘這樣的等級的球星。(寶島夢想家提供)
這樣結果造成的就是各球團在行銷上不想花心力,對於職業化的議題也態度曖昧。因為變成職業聯賽勢必將提升球員待遇,同時未來也將慢慢走向規章和薪資透明化,球隊不得不花更多錢去提升競爭實力和主場經營與活動行銷。這一筆巨額花費,在不知道能否有所回報的情況下,讓許多老闆打退堂鼓。

2017年面對職業化的議題,前達欣董事長兼中華籃協榮譽理事長王人達表明反對,而裕隆董事長嚴凱泰也以當年中華職籃經驗為例,點出球員薪水再漲、但廣告和贊助商卻無提升、電視台報導力度也沒有加強,反問「這個狀況下,職籃怎麼推?」也分享自己的看法,表示做什麼事情都有一個歷程,認為現階段還是加強SBL聯賽比較好。

對於SBL職業化的這個問題,裕隆董事長嚴凱泰也曾提出自己的深刻見解。(圖/資料照)
但在全球化的浪潮下,各種職業賽事都是不進則退,如果不推出更好的品牌價值,那面對NBA等其他國外聯賽的競爭,觀眾自然就會做出實際的選擇。

那些年HBL高中籃球聯賽不僅是在小巨蛋打冠軍戰,在贊助商的幫助下,學校皆有自己的LOGO,甚至還有吉祥物,憑藉著主打校園青春的熱情活力,打出了屬於自己的品牌。聲勢甚至壓過了屬於成人賽事、精采度和各方面本應更成熟的SBL。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SBL在前6季創造短期的榮景之後,第7季開始面臨人才流失以及不進則退的問題,幾次轉型職業聯賽未果,最終另一山頭也崛起並取而代之。

更多最即時、最熱門的運動新聞,請加入「NOW運動」粉絲專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