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第60屆金馬獎將於11月25日揭曉,由盧鎮業、鄭中基、陳漢娜、韋羅莎、黃梓樂等演出的《年少日記》,在本屆金馬獎中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男配角、最佳新導演、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等5個獎項,資深影評人鳴影品為本部入圍作品導讀及評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電影以我們習慣的觀影邏輯誘導,敘事精巧地製造了後段詫異的翻轉,加劇生死撞擊力道。開場,男孩一躍而下的視角錯覺,預告我們:目光所及不見得為真。不經意的「以為」會是一種成見,更可能衍生成暴力歧視。
故事裡,男老師試圖找出遺落教室的一張遺書究竟哪位學生所寫?遺書上毀滅式的字句,使他翻出塵封的日記本,對照了自己與兄弟的童年。鏡頭懸疑凝視了一個個學生,像在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是那隻即將墜落的孤鳥,所以每個靈魂便都不該被輕忽。當年的小男孩及如今寫遺書的人,同樣都自責為「不是甚麼重要的人」,這是電影想大聲疾呼的,個體皆為人,何來輕重分。
香港新銳編導卓亦謙首部長片《年少日記》,改編自身私密創傷,用切膚之痛喚醒社會再次重視家庭教養,更廣闊的關懷是消弭對周遭「不同類」的歧視偏見。故事裡難以忘懷的手足血緣,如同眷注了此時此刻頗需關懷的香港,甚至呼應這一大塊世代族群的命運巨變,受迫者的集體抑鬱。
鄭中基扮演暴戾父親,身體力行價值觀偏差的家庭教育如何塑型悲劇;取名「有傑」就得傑出,長得好看乾脆叫「有俊」,當這樣的刻板認定竟來自親愛的父母,望子成龍的動機用力過猛,期待也是一種暴力。他既如香港菁英主義崇拜的惡劣偏執,也是專斷霸權的象徵。
這些排山倒海的轟炸對準的是11歲的童星黃梓樂,不斷被父親兇狠苛求責備的孩子,他永遠無法達成父母的期望,被自己的家庭排擠在外。他大大的雙眸有時可愛靈動,多半淚眼婆娑,看著他的遭遇令人傷心欲絕。提名金馬獎最佳男配角絲毫不因疼惜,他的表演彷彿經過聰明的思考抉擇。
電影延伸出關於愛情的描述似乎有些離題,卻又可以此切角去反射男主角長大後的創傷症候群,包括不敢延續自己的生命;雖然觀影情緒一度被移散,但愛情對象的設定,提供角色傾訴心聲,即劇情解說的管道,又有其存在的作用。
男主角潰堤般的宣洩是自我療癒,如同他在片中帶領學生站上山頂奮力吶喊,是將壞死的拋棄。近似SIGUR RÓS(冰島的後搖滾樂團)的低吟配樂,把人一直逼進哀傷底部,才得以復生。《年少日記》是導演與自身過往罪痛的和解,也是獻給身處抑鬱板塊的隱性患者的救贖。
高完成度之作,是今年最佳香港電影,也是本屆金馬獎最佳劇情長片大熱門。
●作者:鳴影品/影評人、資深電影媒體工作者、台北電影節評審,採訪過坎城、威尼斯、釜山、大阪、羅馬等國際影展。曾參與劇本開發、娛樂整合行銷;影劇評論發表於臉書粉專「
鳴影品」。著有《如果沒有見過地獄你會相信世界上真的有永遠》現代詩集。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更多最即時、最熱門的娛樂新聞,請加入「NOW娛樂」粉絲專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