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於11月7日發布警訊、提到該國2022年出生的新生兒梅毒個案數達2012年的10倍以上,而疾管署也接獲1起先天性梅毒個案以及多起極可能個案。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說,近期林口長庚就有多個相關個案,而國際先天性梅毒個案有增加趨勢,台灣也應即早予以防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美國先天性梅毒拉警報據美國CDC發布的警訊,該國2022年有超過3700名新生兒感染梅毒個案出現,數量達到2012年的10倍以上,反映了該國育齡婦女梅毒總體個案數應也出現增加情況,可能與孕期間未能落實產檢措施、及早予以篩檢與治療有關,且若落實孕期篩檢與治療,可預防88%的新生兒梅毒感染。
疾管署說明,新生兒可能會因為媽媽得到梅毒,若媽媽懷孕初期未接受適當治療,梅毒螺旋菌可透過胎盤傳染給胎兒,造成新生兒感染「先天性梅毒」,而大部份梅毒母子垂直傳染發生於妊娠20週以後,但亦有例外,感染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胎兒早產、或新生兒死亡。
📍
台灣出現多起極可能個案對於台灣目前的先天性梅毒個案情況,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指出,目前台灣並未監測到先天性梅毒個案數較往年增加的情況,而歷年來,先天性梅毒也多僅有零星個案,如2016、2017年各1例,2019、2020年各2例,2021年僅1例,2018則無,2023年至今僅有1例,但另有其他先天性梅毒極可能案例通報。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新生兒科主任江明洲指出,林口長庚前陣子就有接到一起新生兒梅毒個案,該位個案為早產兒、出生時健康狀況就不太良好,經抽血檢查後,發現其發炎指數較高,後來確診先天性梅毒,雖經醫院救治,但仍不幸離世,該位個案的媽媽相對年輕,且並未規則產檢,可能因此錯過了防治時機。
此外,邱政洵表示,林口長庚另有一例個案,該為個案在2次產檢中、檢驗梅毒均為陰性,但個案一出生就有出現起疹子的狀況,家長四處求醫都無法確認病因,一直到林口長庚就診才懷疑是先天性梅毒,當時個案的肝功能已經出現異常、骨頭也有變化,但經治療,目前恢復狀況不錯。
📍
醫籲注意新生兒梅毒風險對於近期出現多起先天性梅毒確診個案與極可能個案,江明洲說,其實先天性梅毒個案在這個年代比較少見到,他不能斷言今年是否確有增加趨勢,但如果媽媽有規則產檢、落實檢驗,在確診後經過適當的抗生素治療,且持續時間足夠,小朋友的風險通常比較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江明洲提到,新生兒梅毒的治療與成人無異,主力都是「盤尼西林」等抗生素藥物,如果媽媽在產檢期間就有發現梅毒感染,小朋友出生後還是會抽血追蹤到1歲前,即使沒有出生前病史,也會特別留意有無特殊表現,雖台灣尚未出現類似美國的警訊,但一般育齡衛教仍要持續進行。
邱政洵則認為,梅毒的症狀表現通常沒有特異性,而目前全世界的先天性梅毒個案多有增加趨勢,台灣又在短時間內就出現2起先天性梅毒相關個案,若沒有媽媽感染、就不會有先天性梅毒,因此除新生兒的梅毒問題外,成人的梅毒感染潛在風險更不用說,仍有必要對於新生兒與成人梅毒防治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