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拜習會,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當地時間15日在舊金山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期間會晤,距離上次兩人會面已經隔了一年。這一年之間,中美關係經歷了間諜氣球風波一度降到谷底,但隨著美國即將迎來總統大選,中國需要應對陰霾密布的國內經濟,雙方都有意願展現出穩定可控的中美關係,避免敵意螺旋持續滑向衝突。而台灣問題在美中博弈之間,始終是繞不開的紅線,美中台三角關係如何發展,成為拜習會的關注焦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美國:合作、競爭、管控衝突
拜登政府對於美中關係的定調很明確,那就是在某些領域合作,比如說應對氣候變遷;在某些領域競爭,比如說半導體的先進技術與設備;而在某些領域則尋求管控衝突,比如說軍事。
拜登在過去一年多來,多次在談話間反覆提及他的「合作、競爭、管控衝突」策略,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相繼訪中,強調中美經貿不應脫鉤;但在此同時,美國對於圍堵中國生產先進晶片依然沒有鬆手。在北京看來,美國是在玩「戰略欺騙」兩手策略,不願意落實雙方經貿合作不脫鉤的承諾,但對華府來說,能合作的合作,該競爭的競爭,則是一貫的中美框架原則。
那麼,台灣議題會落在美國定位框架中的哪個位置呢?2022年有一段時間,拜登多次明確表態會防衛台灣,外界甚至猜測美國對台政策將考慮由戰略模糊轉變為戰略清晰,但隨著俄烏戰爭膠著、以巴衝突爆發,美國面臨地緣政治壓力,加上即將迎來大選,白宮重心轉向國內經濟,在現今的美中關係,台灣議題顯然落在管控衝突的範疇,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10月19日重申美國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包括不支持台獨;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也在投書《紐約時報》時指出,華盛頓及台灣,應避免以台獨刺激北京。
中國:核心利益不容挑戰
相較於拜登政府明確可見的中美關係框架,北京對於中美關係的定調則顯得飄忽不定許多。今年3月習近平罕見點名批評美國,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我實施全方位的遏制、圍堵、打壓,給我國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嚴峻挑戰」。但到了10月與民主黨參議院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會晤時,習近平則說「有一千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好,沒有一條理由把中美關係搞壞」。
鑑於中國的外交政策事實上很大程度繫於習近平的一念之間,中國官媒對中美關係的態度會發生急轉彎,《新華社》連發五篇評論呼籲中美關係「回歸正軌」,央視評論稱中美關係「好起來事在人為」也就不足為奇。
不過在台灣問題上,北京的態度則是始終一致,反覆重申台灣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前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評論這次的舊金山拜習會時認為,只要「一個中國」原則受尊重,其他所有問題皆可談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在13日例行記者會上,也再次強調「美方應當切實恪守堅持一個中國,以實際行動反對台獨」。
中美又將在台灣議題各說各話?
按照拜習會登場前傳出的風聲來看,觀察人士多不認為中美之間能夠獲得重大突破,很可能連會後聯合聲明都沒有,兩人會晤主要意義是管理分歧、穩定雙邊關係,讓中美關係從過去一年的敵意螺旋脫身,進入脆弱穩定的狀態。
台海穩定是現下中美最大公約數,面對台灣議題,雙方很可能再度上演老生常談,習近平重申一個中國原則、台灣是核心利益不能妥協,拜登則強調反對台海現狀被任何一方單方面改變,並呼籲中國不要干預台灣大選。習近平很可能要求拜登明確反對台獨,拜登則會要求習近平節制在台海實施軍演,但雙方的要求都很難獲得回應,在各說各話,相互表態重申立場後,兩人就會轉而對爭議較小的議程進行討論。
台海局勢關係到民主與專制的價值觀之爭,存在著根本分歧難以調解,但無論如何,台海和平倚賴於美中台三方共同保持穩定,從今年2月的間諜氣球風波也能看見,中美關係隨時可能出現意料之外的「黑天鵝」,為了妥善應對難以預測的意外,中美之間或是兩岸之間,累積善意、保持溝通,進行風險管理還是至關重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