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以巴戰爭、俄烏烽火 台海穩定是美中最大公約數

▲俄烏戰爭陷入膠著,以巴衝突存有持續升高的風險,白宮肯定不希望此時台海再爆出危機,一個穩定可控的台海局勢,符合美國的偏好,也是美中之間的最大公約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2023-10-31 18:06:24
「德國馬歇爾基金會」(GMF)印太研究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日前投書《紐約時報》,認為習近平立即攻打台灣的機率不高,但也建議華盛頓及台灣,應避免以台獨刺激北京。另外,AIT主席羅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也在10月19日重申美國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包括不支持台獨」。對於美國來說,俄烏戰爭陷入膠著,以巴衝突存有持續升高的風險,白宮肯定不希望此時台海再爆出危機,一個穩定可控的台海局勢,符合美國的偏好,也是美中之間的最大公約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巴衝突讓美國在全球舞台上「多面受敵」

▲聯合國大會壓倒性地通過決議,要求以色列和哈馬斯立即人道主義停火,美國投下的反對票僅有14票支持。(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在全球地緣政治上,每一個局勢變化都相互關聯,以巴衝突讓美國的拜登政府在國際舞台上多面受敵,美國的軍援和威懾力必須分散給烏克蘭、以色列;同時還要兼顧中國、北韓,在南海、台海與朝鮮半島部署,即便白宮強調美國有能力同時支持烏克蘭、以色列和印太地區的盟友,也不免會陷入四處救火的難題。

以巴衝突另外更突顯出美國面臨的外交困局,聯合國大會主張立即人道主義休戰的提案,包括美國與以色列在內,只有14國投下反對票,而包括法國在內則有壓倒性的121國投下贊成票,美國的主要盟友,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則是投下棄權票,且在各自的國內政壇,棄權的決定也迅速遭到廣泛質疑與挑戰。

同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國家,以及對於美國主導的國際秩序不買帳的全球南方陣營,逐漸匯聚成一股力量,甚至足以成為聯大上的「主流民意」。面對此新現狀,美國處理其他地緣政治議題時自然得更加斟酌,何況新任眾議長強生也明確與拜登唱反調,不願將援以撥款與烏克蘭和台灣包裹在一起,說明美國內部對於要投注多少資源在海外事務上,也是意見分歧。

在這樣的局勢下,美國期望台海穩定,不要再多出一個「燙手山芋」,可以說是合乎預期。

美中台三角關係:保證與威懾並存

▲台灣問題一直是美中關係的核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問題一直是美中關係的核心,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日前訪美會晤布林肯時,也指出中美關係的最大挑戰是「台獨」,中美雙方都在為促成11月舊金山APEC高峰會上拜習會而努力,此時為了「創造條件」,美方釋放出反台獨的訊息,替台海降溫也是情理之中。

台灣問題離不開美中台三角關係的架構,今年隨著美中關係融冰,雙方敵意螺旋情況緩解,布林肯、葉倫、雷蒙多、氣候特使凱瑞、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加州州長紐森等人陸續訪中,美國對於台海局勢的評估逐漸轉向,CIA局長伯恩斯(William Burns)今年3月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上,就說習近平雖要求解放軍做好2027年攻打台灣的準備,但不代表中國即將侵台,相反,伯恩斯認為10年內中國犯台的機率很低。

有一些觀察人士認為,美中關係好轉,台灣可能就會成為白宮的「棄子」,但這樣的說法也是有點過於滑坡,畢竟中美之間存在著根本上的意識形態分歧,不是外交關係融冰就會改變,美國提到不支持台獨,都是在「反對單方面改變台海現狀」的脈絡底下,即便出於美國自身的利益考量,台海穩定與維持現狀也是雙軌並行,美國不會輕易放棄對於台灣的國防支持和軍援。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日前發布了一份台海局勢的最新報告,報告指出台海和平倚賴美中台三方交互保證,美國保證不支持台獨、台灣保證不尋求台獨、中國保證不尋求武統。且除了三方交互保證外,還需要美國持續釋放可靠的威懾訊號,讓中國相信採取軍事手段將會給自身造成巨大風險。目前看來,美方的策略似乎符合報告中的建議,一方面表態不支持台獨、一方面仍持續給予台灣國防支持,保持對北京的威懾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其實,香港大學教授、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中心主任李成,日前在新加坡舉行的論壇上也強調,中美在台海開戰的機率很低,認為戰爭不符合北京的利益,北京沒有必勝的把握,且戰爭的成本太高,就算打贏了,如何治理台灣又會成為下一個難題。

就中國方面來看,美國的威懾不僅在於軍事,中國現今脆弱的經濟是否承受得起一場戰爭更是明顯的問題。另外,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持有美債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日本,相較之下,中國持有的黃金儲備則只排在全球第六。中美一旦爆發衝突,美國能夠對中國祭出的經濟制裁,力道絕對遠遠大過美國制裁俄羅斯,足以讓北京不敢輕舉妄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