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號將來在中共政治史上也許會是和去年爆發白紙革命同樣重要的一天,因為就如同去年11月沒有人事先能料到在上海的市中心,會有年輕人站在街上,為了抗議嚴重侵害人權的”清零政策”,面對控制力史無前例強大的一人獨裁政權,喊出了「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的口號。不到一年的時間,同樣在沒有任何預料到的情況下,一位在任十年間大部分處於被架空狀態,還因此被戲稱為「李中堂」以和大清末年面對艱難大局卻難以力挽狂瀾的李鴻章類比的前總理,會在上海度假時忽然心臟病發,還被送到一家以中醫為主的非頂級醫院,在搶救無救後在退休僅半年多就逝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因為李克強事先並沒有任何健康方面的不利消息,他前一次在莫高窟公開露面的影像中看來身體狀況也非常良好,因此中共之外的主要中英文媒體報導這則消息時都抱者些許懷疑的語氣,更多的海外評論家和中文自媒體是直接認為內情不單純。
這樣試圖找出真相的意見雖然在中共內部無法有效散播,但是從事發三天來在和李克強有淵源的地方如河南、安徽所湧現的悼念人潮來看,其實頗令人玩味,因為在任時的李克強若不是意有所指的講出一些很明顯是打臉習近平自我吹捧的”政績”的驚人之語,如中國還有6億人月收入不到人民幣1000元,或是被迫去收習近平留下的爛攤子如在疫情剛爆發時被任命為黨中央的應對疫情小組組長到武漢巡視、在河南大雨造成嚴重傷亡的慘劇後親赴現場慰問、在2022年5月底清零政策弄得經濟滿目瘡痍時召開10萬人參加的「全國穩住經濟大盤電視電話會議」之外,大概從2016年5月中南海的”南北院”之戰徹底分出勝負後,李克強就失去了他所負責的財經事務決策大權,變成史上權力最弱、最沒有存在感的總理。
當時勝負已定的訊號是在該年5月8號《人民日報》上刊登「權威人士談中國經濟」的長文,文中的主要觀點是中共的經濟在未來兩年將呈現低迷的L型復甦,且若不控制財務高槓桿的情況,將引爆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萎縮。這篇重磅級且明顯意有所指的文章出來不久,權威人士其實就是習近平真正財經心腹副總理劉鶴的消息也在官媒上放了出來,證明習近平要把去年席捲中共股市、房地產和匯市的短暫大跌引發經濟下滑全部怪到李克強頭上。
但這對剛上任時以「克強經濟學」(Likonomics)贏得各界高度矚目的李克強來說實在是顛倒黑白,指鹿為馬,畢竟當時名投行經濟學家黃益平從李克強各種關於經濟的公開談話所歸納出來的「克強經濟學」,其核心主張正是不推動刺激政策、陸續縮減國家主導的投資還有大幅降低債務以去槓桿。
因此李克強當然不願意平白背這個黑鍋,於是在2016年5月16日國務院在官網上一次刊登三篇文章說明中共經濟已經實現較好開局去反駁代表習近平放話的「權威人士」,只是這種罕見的大動作反擊為時已晚,習近平早已透過自己成立的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和中央財經領導小組逐步奪取了李克強的經濟決策權,劉鶴就是從2013年開始便擔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的辦公室主任。
而習近平其實早在2013年12月便首次在公開場合放出要奪總理財經決策大權的訊號,當時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本應由李克強當主角,最後一天聽取發改委彙報,再由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並由國務院的黨組和習近平總書記彙報,但習近平卻越過程序直接聽發改委彙報,還做長篇的總結講話,把李克強晾在一旁。習近平做完長篇講話後說「今天是最後一次會議,就不要上國務院常務會議了,散會吧。」說完後起身就要走,但故意表現出又想起甚麼的樣子,轉身問過李克強,「還有事嗎?」李只有應道「沒事」。
這種打破中共傳統高層權力分工的突兀場面讓與會者都大感意外,也預告了2016年習最終透過劉鶴公開撕破臉並徹底邊緣化李克強的新一階段,於是次年11月中共中央決定在國務院設立金融穩定委員會,由即將退休的另一位副總理馬凱短暫的擔任副總理到次年3月換屆之後這個新設的大位果然又掉到習近平的心腹劉鶴身上,來處理習近平自己之前放任金融和國企債務泡沫蔓延的後果。
當然事情還不只如此,2018年另一件同步影響中共經濟的大事就是在中共沒有防範下,川普政府於3月底正式祭出301法案開啟對中共的貿易戰,而雙方所進行的十多次的談判全部都是由劉鶴單線和美方協商,整個過程中國務院完全沒有表示過任何意見,到了2019年5月川普一怒之下把2000億中共輸美商品的報復性關稅從10﹪調升到25﹪也是因為習近平單方面決定撕毀雙方談判10個月的談判協議草稿,李克強只能在最後於政治局常委開會中參與是否贊成撕毀協議的表決,但最後決定權仍在習近平手上。
而為了應對貿易戰最後中共以暫時認輸,雙方簽訂《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收場以及衍生出來的另一戰場-美國發動的半導體相關出口管制科技戰,習近平先是在2020年啟動了中共經濟發展路線的大轉向,推出了所謂的”雙循環政策”,要以內需市場的內循環經濟為主。次年更是動作頻頻,以共同富裕之名針對各大電商巨頭下手,還把突破美國科技封鎖,發展中共第三代半導體的重任又是交給了劉鶴負責。
當這些過去幾年中共政經發展的主要大事一一羅列出來之後便可以明顯看出,和應對美國席捲世界的次貸風暴時大手一揮推出「四萬億」人民幣救市方案、穩住中共經濟的溫家寶,還有以堅定手段推動中小型國有企業工人下崗、協助國企走出債務困境、國有銀行剝離大量不量資產的朱鎔基兩位前總理比較起來,李克強在任上越到後面,其政績只能說是一片空白,變成一個可有可無的高級公務員。
相信自己也對此了然於胸的李克強只能謹慎的選擇在眾人都沒有料到的時機,仿照自己剛上任時給予眾人很大期望的「克強經濟學」一般,忽然講出關於中共經濟的醜陋真相,目的正是要以隱諱的方式,戳破習近平為了打破規則尋求連任時為自己臉上貼金的主要政績-脫貧建立全面小康社會,否定習定於一尊的正當性。當然這樣的反擊方式就和李克強2016年5月在國務院網站連發三文類似,實質的效果不大,只能掀起短暫的漣漪並為自己留下一個正面的形象罷了。
而李克強在十年很窩囊任期的最後一刻,他還是精心策畫了最後的反擊,在和國務院同仁的道別演說中,他再度意有所指地講出了「人在做、天在看、蒼天有眼」來暗諷習近平疫情爆發後這三年來內政外交上對中共國力的傷害,但書生氣息太重,在實際權鬥上更不如習近平的李克強可能沒有想到,在他放完這句狠話前後的各種中共政經局勢的詭異發展,讓習近平沒有準備放過他,讓他像朱鎔基一樣能悠閒的拉拉胡琴,安享晚年。
第一點對李克強其實並不利的就是去年中共二十大前在海外自媒體頻道上廣為流傳的習下李上小道消息,李在失去權力之餘決定靠說出醜陋真相的反擊方法讓不少反對習近平的海外中共政治評論人把李克強看成從體制內改革中共各種弊病的希望,但這種消息的流傳只會加深習近平對李克強的忌憚。
第二是去年20大閉幕前,震驚世界的胡錦濤被強制請出場的那一幕中,除了胡被粗暴的拉離會場之外,胡最後一個意味深遠的動作就是拍了他原本屬意接班當總書記的李克強一下,在習近平鐵了心要公開羞辱胡錦濤,並把最後一個可能反對他的實力人物徹底壓下去的關頭,胡這樣拍李其實充滿了無奈的警示:連我這個前最高領導人今天都在全世界關注下被眾目睽睽帶離會場,你要好好保重啊。
第三是但很不幸的,在習把大部分重要職位都用上了自己的親信後不久,中共高層還是出現了各種異象,首先就是連習自己挑選的國防、外交部長兼國務委員都在上任後幾個月後無預警、無理由消失,並在最近被正式公告解除所有職務,雖然它們去職的原因到現在還是謎團,但這表示中共最高層還是有嚴重不穩定的狀況。
第四就是由《日經亞洲》寫China Up Close 每周專欄的中澤克二連續三篇報導都是曾慶紅連同老軍頭遲浩田八月在北戴河面斥習近平治國無方的獨家消息,這說明了雖然沒有人能真正動搖習近平的大權獨攬,但是中共最高層都有明顯的不滿,配上習近平自己用的國防外交重臣都可能被習發現重大問題而閃電落馬,加上外界對中共越來越多的不信任和國內不斷下化的經濟狀況,可以想見習的內心是處於一種風聲鶴唳、杯弓蛇影的心理狀態中。
偏偏在習近平八月於北戴河遭遇重大的心理打擊不久,李克強竟然一派輕鬆的於九月初出現在莫高窟觀光遊覽,沿路上還受到民眾的歡迎,這很可能是決定李克強悲慘命運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也就是為什麼連這平凡無奇的退休國家領導人出遊的影片都很快在網路上被撤下。習近平是否明確感到李克強會是接下來如果中共內部又出現去年白紙革命抗議時對他權力的最大威脅並無法肯定的,不過綜合前面所有的跡象這樣推論絕非沒有憑據。
特別在對照前面說的李克強猝死過程的各種疑點,還有現在他的葬禮連追悼會都不辦,也不准共黨同志從外地、駐華使節和外國人參加,只想草草了事,更證明事有很大的蹊蹺。但習近平以為自己速戰速決,在李克強再度獲准離京(李這樣的前國家領導人離京都需要中共中央批准)時趁機下手謀害他除掉一個心腹大患的盤算卻可能又是一個誤判:在他接下來若是無力應對國內持續不見好轉的糟糕經濟狀況,民怨持續累積的狀況下,莫名其妙去世的李克強就會變成一個廣大民眾投射不滿情緒的黑天鵝。
對照現在在河南、安徽等地還有網路上大批湧現追到李克強的人潮與某些頗為敏感的悼詞如”人在做,天在看,王八蛋終將滾蛋”,「長江黃河不會倒流,改革開放不會停止」來看,習近平必定繃緊神經嚴加提防類似當年追悼周恩來、胡耀邦演變成大規模政治抗議的前車之鑑,但是也才在去年,習近平最引以為傲的嚴苛”清零政策”卻遇到年輕人直接在上海舉白紙抗議,甚至喊出了「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的口號只好在今年一月匆匆廢掉所有清零政策,李克強疑雲重重的暴斃是否會成為明年中共最大的一隻黑天鵝,進而引發另一波動搖習近平統治的導火線,非常值得關注,但最諷刺的是,李克強生前表面有權力的10年根本無法改變中共,現在卻有可能因為習近平自以為聰明的機關算盡,在死後還有機會再一次對習近平進行徹底的反擊。
●作者:趙君朔/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