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股票交割制度從「T+2」縮減為「T+1」的可能性成為今年市場熱議焦點,金管會主委黃天牧近日證實,目前正朝此制度方向研議,並積極評估實施的可行性與影響,美國、印度等國家皆改為「T+1」,台股作為國際化市場,若交割時間與他國不同,恐影響外資投資。此新制理論上雖屬於「正面政策」,但如何因應制度轉換可能帶來的陣痛期,以及交易市場上恐牽涉到的環節與風險,都必須經過審慎考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現今台股的交易採「T+2」制度,「T」為交易日,意指投資人買賣股票當日,若買進成交算第一天,「+2」則為交易日後再加兩天工作日,也就是券商要到第三天才會從交割戶扣除交易款項;同樣的,賣出成交後,價金要待後天才會匯入銀行帳戶。
目前各國股市交割制度紛紛改成「T+1」制度,其中,印度已自今年1月起開始實施,加拿大、美國將在明年5月實施,英國則預計會在明年開始研議。而台股交易市場從「T+2」縮減為「T+1」的可能性之所以會被討論,「與國際接軌」為主要原因之一。
黃天牧日前曾表示,台股作為國際化市場,若交割時間與他國不同,恐影響外資投資,同時也證實,目前專案小組正朝「T+1」制度方向研議,其中,將考量實施上可能會遇到的狀況、如何克服因應等問題,且必須進行可行性研究,因牽涉到政治與投資人,勢必要審慎起見。
市場認為,「T+2」制度有一種買東西不用付錢的概念,使得違約交易頻傳。交割時間若縮短為「T+1」,優點除了可與國際接軌外,有助於券商降低交易風險,對投資人而言,賣股可提早一天拿到錢,買股則少一天的籌錢時間。台新投顧副總黃文清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T+1」制度易使整體交易包括資金的管理、運用以及流動的效率提升,理論上,屬於「正面政策」。
然而,改變交易制度可以想見將耗上不少成本,交割縮減為「T+1」恐將為台股交易市場帶來一段陣痛期,在外資匯款跨時區上,銀行與周邊單位是否能順利運作也成憂慮之一,加上緩衝時間縮短,可能更容易造成違約交割的情況發生。
不過,有專家表示,一旦市場習慣「T+1」制度,投資人對於「帳戶裡是否有足夠金額」會更加注意,因此從長線上來看,反而真能降低違約交割風險,至於交易市場該如何面對或縮短前期新制轉換帶來的陣痛,端看政府如何因應與提出配套。
證交所董事長林修銘於今年4月已表明,台股雖未確定是否要改制成「T+1」,但會先創造4大有利方向:增加對證券商款券撥付作業彈性、優化結算交割系統、強化交割借券機制、減輕外資交割成本,以便未來T+1真成國際主流,台股也能順利實施、不落人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想像固然美好,但修改制度在實際技術面上真的可行嗎?市場看法表示,台股交割縮減為「T+1」技術不難,目前已有部分業者長年採用「圈存證券交易機制」。圈存交易又稱為「預收款券」,也就是當投資人委託買進股票時,交割銀行系統上會先確認帳內是否有足夠的交割款項,才能允許下單,以達到風險控管的功能,顯示業界可能早已達到「T+0」的技術。
不過,無論是改成「T+1」,抑或是「T+0」,對廣大投資人來說等於是能夠在資金調度上更加靈活,一旦靈活度提升,背後風險可能也會跟著增加,金管會先前雖表示朝「T+1」方向制度研議,但並不會貿然執行,每一個交易市場上所牽涉到的環節都必須經過審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