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聽力退化「講話大聲點」就好?醫:恐連失智都上門

▲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指出,如果放任聽力持續惡化、不採取任何輔助措施,可能使腦部也受到損害,最後除了失聰之外,也出現失智。(示意圖/取自photo AC)
記者林志怡/台北報導-2023-10-25 16:47:19
許多長輩都會面臨聽力退化的困境,這時家中晚輩除了帶家人去醫院檢查之外,大多覺得平時說話大聲點、說慢一點,讓老人家聽清楚就沒事了,但中醫大附醫全方位聽覺健康中心副院長陳光超指出,如果放任聽力持續惡化、不採取任何輔助措施,可能使腦部也受到損害,最後除了失聰之外,也可能出現失智情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光超解釋,人類在接收聲音時,「外毛細胞」跟著水流搖晃、產生電流,將訊息繼續傳遞下去,而每個人約有3萬5千個外毛細胞,且出生後就不會再增加,往後通常每10年會損失10%的毛細胞,因此多數人會在50歲左右陸續出現聽力問題。

聽力損失造成的影響,不只有單純的生活或溝通不便。陳光超說,認知功能下降的人中,有高達4成具有聽力損傷,且已有研究發現,阿茲海默症、中風造成的失智症病情,都會因為聽力損傷而加重,依據輕度、中度、重度聽損,分別會比沒有聽損者增加2、3、5倍。

陳光超解釋,聽力損失發生後,與聽覺相關的腦部區塊會逐漸萎縮、灰質越來越薄,為了彌補不足的聽覺功能、把聲音聽清楚,前額葉會變得格外活躍,但也因此佔用記憶、判斷等功能,導致認知能力變差,也因為前額葉過度使用,導致腦部的廢棄物增加、進而產生腦部損傷。

因此,陳光超表示,在腦部構造改變、前額葉負擔加重、廢棄物沉澱過多等多個因素下,失智症的發生風險、嚴重度都會有增加的情況,因此透過助聽器等輔助設備來減少腦部負擔,是減少後續失智風險的重要措施。

但陳光超提醒,「助聽器不像眼鏡,戴上去就會用,他像拐杖,要學習才會使用」,很多長輩會覺得戴上助聽器之後「很吵」、已經不習慣有環境音存在,這是需要適應的與家人協助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光超強調,維持社交活動是健康老化最重要的一塊,當老人家有維持跟外界活動,自然會去尋找各種資源,但想維持社交活動,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民眾已經有聽力損失的情況、卻沒有採取任何輔助措施,長者可能會覺得跟人對話很吃力,因此開始對社交感到疲憊、拒絕走出門,因此與社會脫節。

此外,陳光超表示,有些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就發生聽力問題,很多家長可能會覺得,等孩子年紀大一點就會好起來,但這是錯誤的概念,因為毛細胞只會持續減少、不會再增加,所以孩子的聽力情況只會越來越糟,家長務必諮詢專業醫療協助,評估是否有配戴助聽器、甚至使用人工電子耳的必要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