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伊斯蘭組織哈馬斯(Hamas)的武裝衝突,在全球多地掀起波瀾,17日發生的加薩醫院遭空襲、釀成慘重傷亡事件,也讓美國壓力大增,不僅原定與約旦、埃及、巴勒斯坦領袖的四方峰會取消,拜登的以色列之旅也升級成一場政治豪賭,考驗美國的危機處理,以及究竟該提供多少支持給以色列的納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政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拜登在哈馬斯襲擊事件發生後不久,就決定親自赴以色列訪問,而這也是他上任總統以來,第2次面臨較大規模的戰爭(第1次是俄烏)爆發,並將其與911恐怖攻擊、二戰時的大屠殺相比,直言10月7日發生的事件是自二戰以來,猶太人死亡人數最多的一天,讓反猶太主義留下的痛苦記憶重新浮現。
前去特拉維夫(Tel Aviv)對此時的拜登來說,猶如一場賭局,他既希望緩解加薩的人道災難,又支持以色列對抗哈馬斯,同時還要提醒以色列遵守戰爭法則、強調戰爭絕不能蔓延,方方面面,要兼顧並達到平衡是極其困難的。
迄今10幾天的以巴衝突(或者說是以哈衝突),已在中東乃至全球,持續加劇仇恨和分裂,近2週發生的連串流血事件,凸顯中東地區的穩定性不夠,在舊有思維不足以應付地區態勢的情況下,新的現狀或將在戰爭中誕生。
在這次衝突中,可以明顯看出伊朗扮演著中東要角,美國看似無條件支持以色列,其實也不樂見以巴衝突升級成區域戰爭,因此部署航母打擊群到東地中海,希望藉此震懾伊朗,以免德黑蘭過度介入而擴大戰事,演變成以色列與伊朗的直接交火。
雖然美方派出航母的舉動引起土耳其等國的不滿,但並非空穴來風,動機相當充足,畢竟以色列和哈馬斯的衝突,確實存在進一步擴大的風險,還涉及德黑蘭支持的多個武裝組織或政權,如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伊拉克的什葉派組織、敘利亞阿薩德政府、葉門胡塞組織(Houthi)等,都算是伊朗「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聯盟的一部分,主張對抗以色列,也不樂見以色列與其他中東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關係正常化。
不論此次哈馬斯對以色列的襲擊,伊朗究竟有無參與,又投入到什麼程度,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中斷建交進程,明顯符合德黑蘭的戰略利益,伊朗要的就是削弱以色列、降低周遭威脅,即使這次衝突沒有繼續升級,只要美國依舊支持以色列、伊朗仍然把哈馬斯當作牽制以色列的棋子,類似衝突還可能再發生。
冷戰後數十年的時間,美國都是當之無愧的全球霸主,世界偏向單極體系;然而,無論是前2年的阿富汗淪陷,還是近期發生的美中磨擦、俄烏戰爭、以巴衝突,都可以看出世界局勢正在改變,面對混亂世道下日漸「多極」的態勢,如何維持自身影響力,不只是拜登政府,也將是未來美國總統的重要挑戰。
美國國務院前中東問題專家西蒙(Steven Simon)在他的新書《大錯覺:美國在中東野心的興衰》(Grand Delusion:The Rise and Fall of American Ambition in the Middle East)裡,細緻描繪了美國過去40餘年,在重塑中東地區付出哪些「錯誤努力」,顯示華府的政策是如何被一廂情願的思想和黨派政治宰制,而與中東現實相悖,在外交政策新時代來臨之際,格外具警示作用。
半個世紀前、半個世紀後,中東局勢都一樣不穩,但如今的美國政府似乎已經開始認清,直接介入以色列-巴勒斯坦衝突,並無法帶來實質效益,畢竟各方分歧太廣,而且差距還在持續擴大。50年前,人們思考的是美國是否過於強大,而現在新的討論核心,則是美國的國際角色是否正在弱化,以及該如何維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