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牙是許多人的惡夢,若能在睡夢中把牙處問題處理掉,相信不少會舉雙手贊成,而現在已有這樣的醫療選擇,醫師說,麻醉的深度可分為「 全身麻醉」與「舒眠麻醉」,後者已是是國際公認安全、有效的牙科鎮靜技術 ,若對牙科恐懼度偏高,或對長時間療程難以忍受,都可以考慮。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泰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楊琮翔說,隨著牙科、麻醉技術日益進化,牙科與麻醉科的合作也愈來愈密切,歐美各國醫學會近年紛紛發表牙科領域的麻醉建議,包括美國麻醉醫學會與美國牙科醫學會於 2018年聯合出版臨床指引,強調維持「中度鎮定與止痛」的重要性。
另英國皇家麻醉學院的牙科鎮定委員會,則是於2020年出版的臨床指引,列出術前、術中、術後不同階段的品質指標,及完整的麻醉建議標準作業流程。
楊琮翔表示,牙科舒眠麻醉會由麻醉科醫師帶領的麻醉團隊,操作與手術室同規格的麻醉設備,提供精準的藥物劑量。在鎮定與止痛的同時,仍保持自主呼吸與吞嚥反射以預防嗆咳。
對於國泰醫院麻醉科與牙科合作流程,楊琮翔則說,患者會先經牙科醫師排定治療日期後,再由麻醉科醫師聯絡完成術前訪視,完整評估身體狀態與麻醉需求,並共同討論麻醉方式、流程與風險,預先將各項身心條件準備到最完善,同時降低術前的緊張與焦慮。
楊琮翔並指出,麻醉需求量因人而異,牙科麻醉的挑戰便是如何精準掌握最適當麻醉深度,若麻醉過淺,容易留下術中記憶,身體的不自主移動也可能干擾牙科醫師操作,而麻醉過深又可能抑制呼吸,或失去保護呼吸道的吞嚥反射。
為此國泰醫院採用全靜脈麻醉連續給藥幫浦,經輸入性別、年紀 、身高、體重後,由電腦計算並執行最適當給藥劑量、速度,再透過貼於額頭的腦波監測儀,數據化呈現實際麻醉深度,做為調整給藥的可靠依據,合併麻醉醫師的專業判斷就是維持「中度鎮定與止痛」的成功關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泰醫院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李嘉鐸則說,由於全身麻醉術前準備工作較多,且患者術後多需住院觀察,因此若不是太困難的牙科治療,都可考慮採舒眠麻醉完成治療。
🟡牙科舒眠麻醉適用對象📍3歲以上、無法配合治療的兒童。
📍有身心障礙,或理解力不足,導致無法配合治療。
📍對於牙科器械與治療有強烈恐懼。
📍無法忍受較長時間張嘴的療程。
📍太容易產生喉嚨嘔吐反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