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台北28日電)疫情之後的中國旅遊業復甦強勁,暑假期間景區創下逾18億人次遊客歷史新高,但冰封3年的海外入境旅遊市場依舊低迷,港媒指在地緣政治緊張、簽證不易等因素下,外國客幾近「絕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香港星島日報今天報導,COVID-19疫情之後首個夏季旅遊高峰,不論北京故宮、天安門廣場或雲南麗江、大理,到處都是人群熙攘;官方數字顯示,暑假中國國內遊人數達18.39億人次,創歷史新高,國內旅遊收入達人民幣1.21兆元(約新台幣5兆元)。
即將到來的中秋十一假期長達8天,民眾出遊熱情持續高漲,堪稱「史上最火」。中國旅遊研究院預測數據顯示,期間每天出遊人次都將超過1億人,遠遠超過去年及2019年同期水平;多地酒店價格一路飆升,熱門城市酒店預訂量已較2019年同期增長5倍。
雖然景區人山人海,卻很難找到洋面孔。報導引述數據說,今年前6月,入境上海的外國及港澳台人士124.15萬人次,不及2019年同期1/3,其中到訪上海的外國人士75.62萬人次,不及2019年同期的1/4;6月入境上海的境外旅客比2019年整體下降57%,其中外國人士人數大跌63%;北京今年上半年入境遊客也僅恢復至疫情前29%;日客旅簽則幾乎「零申請」。
對於海外旅客缺席中國復甦的旅遊市場,報導引述業界人士說,日本公民入境15天內免簽政策因防疫暫停後仍未恢復,目前從申請到拿到簽證需時5週以上,「日本人嫌太麻煩,現在我的客戶基本都持商務簽證訪華,期間留出兩天在周邊玩下,日本來華旅遊簽證幾乎是『零申請』」。
據表示,這名人士的旅行社2019年曾協助萬餘名日本人赴中,「現在一個旅行團業務都沒有,我都轉做入境日本旅遊業務了」。
除了簽證不易,地緣政治緊張也導致外國人士暫停赴中國旅遊的腳步。任職北京一家外企的英籍主管告訴星島日報,「一些西方人認為,在自己國家與中國關係緊張的時期,訪問中國可能是不愛國的行為」;而美國官方目前仍然建議不要前往中國大陸,澳洲當局也持類似觀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此外,國際航班銳減、機票價格貴、掃碼支付系統等障礙也降低了中國對外國遊客的吸引力。
中方航空公司本月1日起允許每週執行最多18個中美直航航班,相較之前的12對,增加6對往返航班;美方航空公司則自10月起在12個直航航班基礎上至少增加3個班次。雖然如此,與疫前每週逾300班的中美航班相比,航班量依然屈指可數。(編輯:周慧盈/陳鎧妤)11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