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歷一段飛速成長時期,但這一切隨著新冠大流行數年、中國實施嚴厲清零措施,以及習近平越來越極權封閉而有所改變。有瑞士媒體近日刊載評論,認為數十年來,中國人民相信是領導階層確保了國家繁榮,作為回報,他們放棄了政治發言與參與權,可現在這個不成文的「協議」正瀕臨崩潰,對習近平來說相當危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新蘇黎世報》(Neue Zürcher Zeitung)近日發表評論,提到中國經濟前景惡化,許多公司正在裁員、大幅減薪,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已付不出薪水,中國的新現實正在動搖人們對領導階層的信任,當人們發現自己不再如往常一般,可以隨意出國旅行、買車、為孩子提供優質的菁英教育時,他們迫切想知道自己的國家究竟出了什麼問題,誰又應該為此負責。
報導指出,雖然中國人習慣忍辱負重,也很能吃苦耐勞,但其耐心也是有極限的。儘管北京在疫情3年期間告訴人們,新冠病毒只能透過嚴格的清零政策來應對,卻無法一直愚弄許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中產階級,去年11月,中國就有多個城市的年輕人走上街頭,表達對防疫清零政策的不滿;同樣的,如果政府不能採取有效措施重振經濟,則可能再度面臨民怨失控的風險,習近平必須小心,不要讓自己完全失去中產階級的信任。
習近平在今年2月的一次講話中曾警告,不要效仿西方的經濟成長模式,聲稱「中國式現代化」不僅有物質富足,還包括「精神富足和獨立自主的思想文化」,這種以意識形態為中心的政治路線,很難讓中國人對未來有太多信心,更別提像毛澤東時代那樣上山下鄉,而且也正是習近平對科技、教育業的整肅行動,讓數百萬年輕人失去了高薪工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評論提到,中國若想進一步提升富裕程度,政治需要更多退出經濟活動,過去主要是私營企業透過創新產生就業機會、增加收入,而共產黨日益增加的干預,比如要求在企業內部成立黨支部等等,只會使企業的活力日益癱瘓。
評論也直言,雖然近期北京表面上願提供私營部門更多支持,卻只是增加企業更多不確定性,與新冠疫情期間的政策很類似,幾乎沒有人知道,到底什麼合規、什麼真正適用,所以不僅是個人,企業也不再信任政府,結果就是企業抑制投資,這樣怎麼可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所以只有政治進一步遠離經濟,市場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釋放,並緩解中產階級的不滿,降低民怨再度引發抗議和社會動蕩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