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過往大腸直腸癌晚期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很難突破2年,患者從罹病到身故的時間之短,往往讓患者與家屬留下深深遺憾」,高雄長庚醫院大腸直腸外科李克釗教授表示:「目前在標靶藥物協助下,存活期已大幅度突破,以我門診的一位65歲老翁為例,其某天發現自己腹部腫大,超音波掃描看到肝臟有20公分腫瘤,原以為是肝癌,切片檢查才驚覺是原發癌症—大腸直腸癌之癌細胞轉移引起。所幸,今日可先透過標靶藥物合併讓腫瘤縮小,提升手術切除腫瘤的可行性。該患者就是透過精準治療的幫助,擺脫晚期大腸直腸癌陰霾,至今奇蹟似的突破5年存活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大腸癌初期幾乎無異狀 察覺症狀才檢查恐怕已到二期以上
李克釗教授表示,大腸直腸癌病程發展速度莫測,從大腸瘜肉進展成大腸直腸癌,短則1至2年,長則5到10年。且症狀不典型、難察覺,當病人發現身體有異常主動檢查時,大腸直腸癌症往往已經發展到二期以上,甚至是以三期為居多。然而,一旦發展至四期,往往也會伴隨肝臟、肺臟、骨頭等轉移,治療難度提升。
晚期大腸癌已標靶藥配合化療為主要手段 治療前須檢驗癌細胞基因
李克釗教授說,大腸癌晚期患者也無須灰心,今日的主力治療為標靶藥物搭配化療,建議患者在接受標靶治療前,先檢測癌細胞RAS基因(KRAS與NRAS),以及BRAF基因是否突變。一旦確認RAS基因未突變,就能在化療療程中,加入人類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單株抗體標靶藥物,有望縮小腫瘤大小,提升手術切除的機會。
李克釗教授鼓勵,在標靶治療時代,大腸癌晚期患者平均存活期能夠長達3年,如果轉移腫瘤能夠明顯縮小,經醫師判定可以外科手術切除,平均存活期有望突破5年,以高雄長庚經驗而言,當原發腫瘤跟轉移的腫瘤經治療後都能完全切除,每2位患者就有1位可以存活超過5年。
規律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病變 高風險族群更應提早開始檢查
李克釗教授提醒,由於早期大腸癌幾乎沒有症狀,很容易讓人忽視,當發現自己有疑似大腸癌症狀時,例如排便習慣改變、糞便可看出明顯鮮血、或貧血等,有可能是大腸癌導致,一定要趕快到醫院安排檢查確認原因,然而想要趁早發現早期大腸癌,規律檢查非常重要,才能找出無症狀時期癌細胞腫瘤。
李克釗教授呼籲,國健署提供年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糞便潛血檢查,先化驗糞便中是否有看不見的潛血,初步判別大腸內是否有異狀,如果直系親屬有大腸癌病史,一定要把檢查提前10年開始,一旦發現糞便裡有潛血,醫療端會利用大腸鏡檢查是否有息肉或癌病變,越早發現治療效果越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914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