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壓力、社群焦慮好嚴重」健康心理假應推行至國高中,專家提出配套

▲「升學壓力、社群焦慮好嚴重」健康心理假應推行至國高中,專家提出配套
Heho健康-2023-09-13 01:01:30
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年輕人心理需求提高,不少大學通過「心理健康假」,讓學生有請假調適的空間,而也有人指出,國、高中升學壓力也很大,應該也將心理推行到國高中生,又該注意那些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心理健康假」意指當同學因心理不適或精神情況不佳,致上課有困難時,不需檢附文件,只要上請假系統,得於當日向授課老師請心理健康假,但相對於大學,國高中生仍多為未成年,需要受到的限制較多。

青春期延至24歲情緒波動大

按照國往青春期的年一般認定,19 歲是青春期的尾聲,但科學家評論指出,按社會發展與個體的差異,範圍從 10 歲拉長至 24 歲,這階段的年輕人的情緒波動與變化大,也容易伴隨憂鬱等情緒障礙。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也指出,歐美對心理精神健康很重視,「不管是心理生理或環境因素造成精神失調、憂鬱都是值得重視,身體會生病,大腦也會生病,你當然可能因為心裡生病而選擇請假,這是很正常的。」

國小到高中常見社群容貌焦慮

尤其孩子從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等求學階段,仍然都屬於青春期的範圍,會很在意同儕看法,失戀也會鬱卒、睡不著覺,加上社群科技和資訊爆炸,也有越來越多孩子有容貌焦慮、社群焦慮。

楊聰財表示,「孩子看到社群的貼文,常常覺得自己很醜、很差,或者沒辦法光鮮亮麗旅遊或吃美食,經常覺得比不上別人,自信心低落,都是近幾年值得關注的心理問題。」

心理假往低年齡層推行須有配套

然而要把心理假推行到更低的年齡層卻不是這麼簡單,楊聰財表示,國小、國中和高中請假都需要填寫假卡,並不像大學生的課堂出席這麼自由,即使請心理假是合理的,但可能會被過度關注跟嘲笑。

另外,國高中生的升學壓力很大,如果心理假請假太多次,孩子就會跟不上課業,導致學習動力與到校意願降低,臨床上也遇過孩子放完長假或請超過一個禮拜,上學就會變得很痛苦,就更畏懼上學。

因此該如何兼顧「隱私」、「放假長短」、「課業配套」也都非常重要,除此之外,請心理假要特別注意,孩子請假得理由,並且不能消極處理,應該找出原因協助轉介或留意高風險家庭。

「請假非放著不管」背後原因更重要

楊聰財分享,曾經有一名小五生害怕上學,探查背後原因才知道父母政吵著準備要離婚,而且詢問孩子「要跟媽媽走,還是跟爸爸走?」讓她不敢去上學,因為怕回家後爸爸媽媽就消失了。

「心理問題不像感冒,在家休息就沒事,而是要注意有些心理假背後,很有可能跟家庭衝突、人際衝突、校園霸凌也有關係,不是讓孩子請假就什麼都不管,而是共同找出原提供協助。」

另外醫師也遇過一名國中生表示自覺上課出現幻聽,聽到同學跟老師一直嘲笑他,耳邊還有聲音叫他去捅老師,這種情況就可能需要精神醫療團隊、護理師、社工師、心理師,或者社區心理衛生資源進行介入。



文/謝承恩 圖/黃懷賢

1.諮詢專家:精神科醫師楊聰財

延伸閱讀:

20 多所大學通過心理健康假「一學期可請3次」憂學生濫用?專家給出正面解析

為何年輕人對心理諮商變踴躍?心理師從臨床解析三大原因:正值人生探索黃金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原文為: 「升學壓力、社群焦慮好嚴重」健康心理假應推行至國高中,專家提出配套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