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虛擬實境走入醫療產業7大領域,尤其是在長照、衛教方面需求極具潛力,放眼未來,不論是元宇宙、AI等科技,結合醫療產業已成趨勢,醫學界可以藉此增加精確性,還可以經驗傳承,專家則建議,應和保險業結合,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創造三贏的空間。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臨床應用虛實整合 醫病信任、安全性提升醫療結合最新科技技術,不僅可以輔助醫師學習,也可以成功提高準確度。成功大學醫學院副院長甘宗旦分享,目前成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已運用AI學習網頁訓練住院醫師學習心電圖,增加鑑別診斷的精確性;影像醫學科則是利用人工智能在醫學影像判斷研發成果,顯示有顯著的加值成效;婦產學科運用創新圖像學習工具,透過規則式自動生成擬真演算法,是胎心音教學的一大福音。
至於新光醫院選擇和HTC合作,運用VR技術製作虛擬教育環境,讓受訓人員模擬各職類工作過程以及責任,有助於跨領域團隊整合,目前新光醫院已經有超過50名新冠肺炎加護病房團隊人員接受訓練,和傳統的實體訓練比起來,受訓後的測驗分數平均可以提高10分以上,讓醫事人員受訓品質更高,病患也能有更好的照護。
三總更聯手HTC DeepQ、國防醫學院,創辦亞洲第一個「智慧外科SDM虛擬實境診間」互動教學問診,利用VR技術、國防醫學院3D列印醫療創客實驗室列印模型技術,達到「醫學虛實整合」,病患不用再擔心聽不懂醫師說的人體結構,可以搭配影像清楚了解手術部位,增進醫病之間的信任。
台中榮總神經外科團隊則是和台灣骨王聯合開發AR智慧眼鏡,結合術中導航定位技術,成功獲得食藥署二類醫療器材上市許可,不僅成功增加鋼釘置入的準確性,還可以減少手術時間和併發症風險,完成高難度脊椎側彎矯正手術,相較過往更提升病患的安全性。
市場應放眼全球 建立商業模式創三贏醫聯網創辦人暨眾匯智能健康董事長王欽堂提到,元宇宙醫療在發展上涉及治療行為,如何在法規上取得核准、是否納入健保給付都還有努力的空間,且台灣的市場規模小,廠商開發還是要放眼全球。
中研院院士楊泮池也提到,雖然元宇宙醫療可以做到的事情非常多,可以應用到各個實際領域,但也常常聽聞有廠商在開發過程虧損連連,因此應建立商業模式,像是把元宇宙醫療、數位醫療、智慧醫療等與保險業結合,保險業付費讓研發公司有資金來源打造更好的醫療模式,讓受保人更健康,保險公司出險機會減少就會獲益增加,達到保險業、醫療業、受保人三贏的局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隨著元宇宙醫療在未來3到5年可望進入爆發成長的階段,也有不少擔憂取代人力的聲音出現,對此王欽堂並不擔憂,他認為「會善用AI的人,可以取代不會善用AI的人,元宇宙也是如此。」楊泮池則說,科技的發展還是要關注醫學倫理與涉及個資使用問題,政府也應該讓法規更鬆綁,讓AI變成工具,協助促進醫療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