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台東縣政府主辦的「台東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暨競賽」,至今已舉辦第9屆,今年由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系學生劉宥希、陳虹菱的木工作品《與生活的對話》奪下金獎,並獲得8萬元獎金。該作品以漂流木及鋼筋為主要媒材,透過光影呈現台東的山與海,特殊的光影設計與細節上的巧思,使《與生活的對話》備受評審青睞。
台科大表示,《與生活的對話》利用自然光凸顯木頭的形狀與紋理,讓光線透過木頭間的縫隙灑落到空間,營造出舒適的氛圍,並以顏色漸變的效果跟錯位的擺放展現出台東山與海的層次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陳虹菱說,平時做設計幾乎都以建模、3D列印的方式完成作品,較少接觸到木頭和木工,對木頭也是一知半解,因此一開始的草圖只是理想上的設計,忽略了木頭重量上的問題。在老師們的幫助下,把重量與視覺效果列入考量,經過不斷的討論與調整,才能成功完成這個作品。
劉宥希與陳虹菱進駐位於台東知本的「山野牧人」工坊,在木作師傅的幫助下,賦予漂流木新生命。劉宥希說,在營隊的每一天都在與工藝師、設計師、自己,甚至是與大自然對話,「我們將在台東生活中的點滴融入於作品中,也透過這些對話,讓我們更認識台東。」
陳虹菱說,自己是抱著學習與體驗的心態參加工藝營,在畫圖和發想期間,甚至帶著草圖到海邊散步、上山看星星,欣賞台東的自然風景與生活樣態,她認為設計是圍繞在生活中,「沒靈感就放鬆一下,多看看生活開心點,想法自然就多了。」獲得金獎是他們這趟旅程中意外的收穫,也感謝工坊老師的耐心指導,讓他們學習到不同的製作工法,彌補自己的不足,也留下難忘的回憶。
劉宥希分享創作的訣竅,創作當下的喜怒哀樂都會呈現在作品上,沒有靈感時,需要「多聽多看多觀察」,發掘平常不會注意到的事物,讓生活中的事物成為靈感來源。她也建議學弟妹在討論過程中要表達意見並勇於嘗試,不僅能釐清想法也能從中獲得啟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青年工藝設計營開放國內外青年報名參加,今年共吸引包括日本、新加玻、馬來西亞、韓國及台灣各縣市共126位青年學子競相報名,從中遴選出25名國內外優秀學子。在為期11天的營隊中,安排學員分別進駐台東5間工作坊,與經驗豐富的工藝師學習月桃、羊角勾勾織、木工及琉璃珠等不同材質的工藝,最後由學員揮灑創意,製作出融合進駐工坊技藝的作品。
台東縣政府希望可以透過在地山海體驗、導師聯合討論制、跨域文化講座等,讓青年學子更了解台東,並在資深工藝家帶領下精進技藝、激發創作能量。同時也安排多次獲得國際獎項的知名設計師劉晨旭、周育潤、駱毓芬擔任設計導師,針對學員的設計草稿給予建議及優化,讓學員拓展視野、累積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