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癌的發生率及死亡率在台灣逐年增加,已分別占男性癌症的第5位及第6位,雖然早期發現的病患5年存活率接近百分之百,但若發生轉移,5年存活率僅剩不到4成,高死亡率堪稱是男人的無聲殺手,童綜合醫院研發創新中心院長歐宴泉提醒,攝護腺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年齡為60至80歲外,還有攝護腺癌家族史、帶有如BRCA(遺傳性乳癌基因)突變基因者、服用男性激素或平時攝取較多高脂肪食物的男性,都是罹患攝護腺癌的高危險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宴泉表示,攝護腺癌初期大多沒有徵兆或症狀不具特異性,除了易與好發於50至60歲的良性攝護腺肥大症狀混淆外,國人對攝護腺癌的警戒心也不夠,患者往往忽略警訊,以至於近6成台灣病友確診時,已是晚期,更有3成以上病友初次診斷時就有轉移病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歐宴泉說道,攝護腺癌常見的轉移部位,以骨轉居多,約佔75%,其次是轉移至內臟器官或淋巴腺者約佔15%,骨轉移合併內臟器轉移10%,門診觀察,有些患者都是先至骨科或其他外科就醫,因而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歐宴泉強調,50歲以上男性,「應每半年定期至泌尿科」進行「血液攝護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查」與「肛門指診」,若是高度懷疑者,建議進行多參數磁振造影融合超音波影像切片,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與攝護腺癌和平共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