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喝冰涼飲品的機會變多,或是進入室內外溫差大的地方頻繁,很容易使人產生昏沉、困倦、肩頸僵硬、頭暈目眩等中暑症狀。許多民眾會採取刮痧的方式來減輕症狀,到底要怎麼刮痧才有效?刮痧又有什麼重要的注意事項?雲鼎中醫院長陳玫汝中醫師逐一說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刮痧別隨便找個湯匙就刮,事前2準備,器具鈍器佳!
陳玫汝院長表示,刮痧前的準備,器具因為是直接接觸皮膚,通常使用牛角、磁器、木製的刮痧板,表面光滑不會損傷皮膚為主。若是在家中使用的湯匙則以磁器類為佳,不銹鋼材質銳利,較容易刮傷皮膚。在刮痧之前需要在皮膚塗上油脂類的介質,如凡士林、推拿膏,一方面減少刮痧的阻力,一方面保護皮膚不受損害。
刮痧不是出痧越多越有效!中醫院長教4觀念更助養生。
刮痧路徑:由上而下,由內而外刮痧的部位最好依據經絡循行的路徑由上往下、內往外刮,頭頸背部亦是刮痧最常採取的部位,因這些位置通過督脈、及手足太陽經,經絡疏通則能有效放鬆肩頸的緊繃感能提神醒腦解昏沉,亦能改善睡眠。
刮痧角度:45度角、90度角刮痧時以45度角或90度角接觸皮膚,輕輕刮拭以出痧。若是經絡有瘀滯,在刮痧過程當中就會出痧,若是出痧鮮紅,代表熱症居多,若是出痧有紫色瘀點,則表示氣血瘀滯在裡,患者平常的表現多為痛症。呈現點狀散落則症狀較輕,呈現片狀、條狀、或塊狀則症狀較重。
刮痧頻率:觀察出痧、適可而止有些人會認為出痧越多越有效,實則不然。陳玫汝院長表示,出痧雖然暫時使經絡通暢,減輕不適感,但對於氣血不足的人,出痧過多容易產生極度倦怠感。且刮痧不宜太頻繁,需依照不同氣血水平的程度及恢復的速度來決定刮痧的頻率。
一般而言,一定要等到出痧完全退後,再考慮下一次的操作。民眾也可藉由自身痧退的速度來判斷自己氣血循環的好壞。正常來說會在2至3天恢復,若是恢復所需時間較長甚至超過一週兩週,就不宜太常刮痧,而是需要有足夠的休息及充足的睡眠。
刮後休養:充足休息,恢復較快陳玫汝院長也提醒,刮痧過後宜補充適量的水份,不建議劇烈運動或飲食過度。因為身體正處於一種去瘀生新的過程,基本上是相對耗能。若能有充足的休息,則修復的速度會較快,氣血循環也能加更順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以上新聞文字、照片屬《今健康》版權所有,非授權合作媒體,禁止任何網站、媒體、論壇引用及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