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不如高技能!8成7工作不用念到碩博士 技術人才月薪多13K

▲人力銀行調查指出,8成7上班族認為現職不用念到碩博士,技術人才平均月薪45K,為非技術人才的1.4倍。(示意圖/翻攝Pixabay)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2023-08-15 08:30:00
雖然高等教育普及化,只是近幾年來,也引發「學歷貶值」與「學非所用」的爭議,即使頂著亮眼學歷,畢業後真的比較容易找到工作?甚至領取高薪嗎?人力銀行今(15)日公布「人生夢幻志願與學歷技能PK調查」,86.8%上班族認為,自己現在的工作「不需要」高學歷(碩博士學歷)才能勝任;技術人才平均月薪45,073元,比非技術人才多13K;高達88.1%的企業透露,若求職者具有高技能(專業證照或一技之長)的話,有加分作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高學歷保證就業?

據yes123求職網的調查,僅14.1%的上班族表示,覺得擁有「高學歷」(碩博士學歷),就是就業保證;僅28.6%的上班族認為,覺得擁有「國外學歷」就是就業保證;對於現在的工作,僅有13.2%的上班族認為,需要高學歷(碩博士學歷)才能夠真正勝任,覺得不需要的比例高達86.8%;相反的,卻有高達83.2%的人覺得,擁有「高技能」(有專業證照或一技之長),會是就業保證。

上班族對自己在職場上的定位,有高達68.9%的人,自認屬於「非技術人才」;代表其餘31.1%認為,自已屬於「技術人才」。再以目前領的月薪交叉分析,「非技術人才」的薪資,平均是32,206元;「技術人才」的話是45,073元,後者比前者多出12,867元。

高學歷、高技能對新鮮人起薪有幫助?

yes123求職網從企業角度來分析,僅22.7%的企業表示,求職者如果擁有「碩士學歷」的話,應徵時「有加分作用」;16.4%的公司指出,有「博士學歷」的話,對求職「有加分作用」;26.9%的企業透露,求職者若擁有「國外學歷」的話,應徵時「有加分作用」。相形之下,若求職者具有高技能(專業證照或一技之長)的話,高達88.1%的企業透露,面試這樣的人才時,「有加分作用」。

那麼高學歷對於新鮮人起薪,究竟有沒有任何幫助呢?調查發現,不管有沒有碩博士學歷,在應徵同一份「免經驗」職缺時,有51.9%的企業指出,兩者薪水並沒有差別(0元),整體平均值為月薪增加1,664元。有國外學歷在應徵同一份「免經驗」職缺時,整體平均值為月薪增加1,613元。

相較下,對於「有專業證照或一技之長」的新鮮人,有31.4%的企業表示,願意多付3,000元薪資;有12.6%願意多付4,000元,至於整體平均值為月薪增加3,576元。

成為技術人才需投入學費31萬

若有機會學習一技之長、考取證照,轉型為技術人才,大家最嚮往什麼樣的工作呢?調查顯示,上班族夢想中的「技術人才」前5名,分別為西餐廚師(31.3%)、調酒師(30%)、彩妝師(28.6%),以及通訊設備維修人員(27%)、麵包師傅(21.6%)。

想要成為技術人才,願意花多少時間和金錢,再去學習新技能呢?調查發現,平均最長花3.5年,而進修或補習的「每月」預算上限,則是7,306元,換算下來,預估總投入成本上限達30.7萬元;上班族期望成為技術人才後,平均薪資能比現在領的,高出27.9%。

技術人才敘薪多14.4%

整體而言,企業對於員工有無特定技術,在敘薪上的差異,也相當明顯!高達82.8%的企業透露,「技術人才敘薪較高」,薪資水準,平均會多出14.4%。

只是技術人才看似薪水較優渥,但若跳槽離開後,對公司來說,除了是人力損失外,要找到相同的企業戰力更不容易,調查顯示,要補齊「非技術人才」離職後的職缺,平均要花2.3個月,約為69天;若想補齊「技術人才」離開後的職缺,平均就需要花上3.9個月,約為117天。

為了順利培養出「技術人才」,有高達94.2%的企業表示,「鼓勵」員工「在職進修」;其中又有71.4%指出,願意提供「學習費用補貼」。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yes123求職網發言人楊宗斌建議,若想成為「技術人才」,必須在職涯當中,隨時保持自我充電的狀態!如利用下班、休假時間補習,考取證照、加強外語;除了在職進修外,還可以「從做中學」,例如爭取參與跨部門專案,或者嘗試換部門歷練,像是內勤員工轉任業務代表、門市人員。只是不管透過上述哪種方式,關於職場專業上的學習,最忌諱深度不夠,只學到皮毛,或者僅有三分鐘熱度,都有可能導致「廣而不精」。

楊宗斌認為,並非高學歷就沒有實質助益,對於學位方面的進修,可以在工作一陣子之後,再去思考人生的下一步,例如擔任主管職的,再攻讀MBA,研發人員去攻讀博士,最後將所學,再回饋在本職與企業營運上。還有「跨領域」思考職場進修方向,例如大數據分析人員,如果還懂得行銷策略,就能解讀數字並找到目標客群,以最有效率的促銷方式與經費,最終達到銷售量提高的目的。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