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福部疾管署今天發佈,國內出現一起感染俗稱「食腦變形蟲」的「福氏內格里阿米巴原蟲」引起腦膜炎死亡病例!該名病例是北部一名 30 多歲女性,近期無國外旅遊史,發病前曾前往室內親水設施遊憩,今年 7 月 26 日出現頭痛及肩頸僵硬症狀,後續出現發燒、畏寒、頭痛、頸部疼痛抽搐就醫,後續病程進展快速,於 8 月 1 日死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間零星感染個案
疾管署表示,該名個案病程進展快速,僅發病七天就去世,診療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腦炎,採集檢體送疾管署實驗室檢驗,確認為「食腦變形蟲」感染導致的腦膜腦炎,地方衛生單位已對該室內親水設施進行環境採檢以釐清感染源,請業者預防性停業及進行環境清消。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於1965 年在澳洲發現首例人類感染病例,國際間近 5 年於巴基斯坦及美國持續有零星個案,巴基斯坦每年約 10 例,而美國每年約 5 例,以 7-8 月最多,美國自 1962 年至 2022 年累計 157 例,去年泰國及今年印度亦曾有零星感染案例。台灣曾於 2011 年確診 1 例因接觸溫泉水感染食腦變形蟲福引發腦膜炎死亡病例。
食腦變形蟲是什麼?
食腦變形蟲到底是什麼?其實是淡水湖泊、河流中自然生存的單細胞寄生蟲,喜好溫暖環境,能生存於46℃的溫熱環境中,在更高的溫度下也可短暫存活。
疾管署指出,溫暖的淡水、溫泉水、工廠排出的溫水、含氯量不足的游泳池、熱水器及土壤中都可發現其蹤跡。人類可能在自然水域活動時,將病原體吸入鼻腔,並沿著嗅覺神經進入腦部而發病,但喝下遭病原體污染的水則不會被感染,也不會透過人與人接觸傳播,人類病例罕見。
該疾病潛伏期約 1-7 天,發病後病程進展快速,初期症狀為頭痛、發燒、噁心、嘔吐,之後出現頸部僵硬、抽搐、意識變化、譫妄、昏迷等腦炎症狀,發病後死亡率約 99 %。
疾管署提醒,食腦變形蟲好發於夏季,呼籲民眾於戲水或泡溫泉等活動時,應避免水進入鼻腔,或避免將頭部浸泡於水中;於自然水域戲水時,亦應避免攪動底部池水或淤泥。戲水或泡溫泉後出現發燒、頭痛、噁心或嘔吐等症狀,應儘速就醫。
文、圖/王芊淩
延伸閱讀:
台灣每年超過四萬感染症案例!mNGS 有望替「未知病原」找答案
成人也會罹患腦膜炎!預防喪命風險就靠3招來預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文授權轉載自《Heho健康》,原文為: 夏天戲水要小心!食腦變形蟲致死率 99 % 台灣隔 12 年再現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