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組、理組交戰!學生提升學制度不公:文組輕鬆、申請繁星更容易

▲學生團體EdYouth主辦「這次換我說!108課綱高中職論壇」,文組、理組學生分別提出升學制度不公的問題。(圖/EdYouth提供)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2023-08-09 14:04:52
由學生團體EdYouth主辦、《NOWnews今日新聞》協辦的「這次換我說!108課綱高中職論壇」今(9)日在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舉辦第二屆論壇,邀請近百位高中生針對108課綱分享看法,自然組、社會組學生皆提出升學制度不公問題,有學生調查指出,50.4%的學生認為社會組在課業、教學安排、考試份量上都較自然組輕鬆,對繁星管道升學較有優勢;也有學生認為特殊選才的自然組科系名額多很多,對社會組學生不太有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二屆108課綱高中職論壇涵蓋全台高中、高職同學報名,分為育才、選才,以及今年首度新增的高職三大主題,並有四場次,場次二為「高中生看大學選才」。

台北市內湖高中、基隆市暖暖高中、國立海大附中組成的「繁STAR!煩START!團隊」來自不同的類組、學校,發現高中課程中的不同類組之間存在差異,尤其是在高二選修科目的安排上,導致不同類組在爭取繁星升學資格上有所不公,認為社會組在社會科「探究與實作」較輕鬆、好拿分數,自然組的物理、化學選修課程較艱深、困難。

他們針對全國高中二年級至大學二年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200 份樣本。發現有50.4%的學生認為一類組(社會組)對繁星管道升學較有優勢,學生認為高中社會組不管在課業、教學安排、考試份量上都較自然組輕鬆,而這也是為何社會組最後的成績較自然組漂亮,也更有利繁星;因為社會組的自然科不是必修科,在學校不用考,但自然組的社會科還是必修科,無論如何還是要考,那麼對於社會科不好的人來說就不利於繁星申請。

57.5%學生表示,學校的段考無法同時考數A及數B,41.5%學生認為只能考所選類別(數學),在計分上不公平。學生認為,數B的考卷可能比較簡單 所以分數可能會比較高,成績評比上會有基準不一的情形;自然組數A無法跨考數B,成績大多都比社會組低。

「繁STAR!煩START!團隊」建議自然組取消社會科必修、各類組分開爭取繁星、平衡社會科與自然科的難度、降低高中生製作學習歷程的壓力。

教育部高教司專委周弘偉表示,繁星推薦方式並沒有因為108課綱做改變,主要都是各校自訂選才方式,會組成繁星推薦委員會,除校內成員還有家長、學生代表,透過校園民主方式制定出來。

針對學生詢問自然組、社會組學分編排問題,教育部國教署高中組副組長林琬琪回應,部定必修是所有學生考試範圍,「探究與實作」不會以紙筆測驗來測量,還是用報告等多元評量檢視,比起學科知識,更講究發現問題、驗證等能力,在校內繁星推薦過程,不論是自然組、社會組學生都會衡平考量。

▲一名北一女學生提到,教育部應思考如何讓學習目的與升學管道銜接。(圖/EdYouth提供)
一名北一女學生認為,自然組直接取消社會科必修,不太好,還是必須學到公民素養,建議將必修學分或課程內容減少即可;另一名學生提到,現在的特殊選才環境對社會組學生不利,就去年開特殊選才名額的校系來看,二類資通訊、生傳科系等名額相對多很多,光工程與環境學群就有一百多個名額。

特殊選才組的學生則提到,特選學生太晚開始定向,無法準備校系所需;擬定名額少,競爭變大;特殊身分有特權,打不贏;各校報名費金額差距大。建議個申、分科、繁星、特選平均分配各校系名額;如為特殊生應要單獨編列招生名額,未分開的校系應該公平競爭,不得以優先錄取為由,使一般生權利被侵害;應由教育部或招聯會統一規定報名金額上限,減少學生經濟負擔。

特殊選才讓大學可以依科系所需,訂定選人標準,用成績以外的成就或學習歷程作為申請條件,找到具備潛力的學生,每年招生名額,最多以全國日間學士班名額的1.5%為上限。

一名北一女學生提到,以108課綱重視素養來看,未來會有越來越多學生傾向多元學習、不再侷限教科書,但特殊選才名額卻很少,教育部應思考如何讓學習目的與升學管道銜接。

周弘偉回應,特殊選才是針對現行繁星推薦、個人申請難以鑑別的學生,才有的特殊升學管道,主要收特殊才能(偏才或非學業成績表現才能,如圍棋滑板專業等)、不同教育背景(海外留學生、台商子女、實驗教育生等)、弱勢族群學生(看重逆境求學的堅毅),因為人少類別多,無法針對每校系做統一規定,因此由各校自行辦理單獨招生,學生有任何選才建議,可以反映給教育部,會透過相關會議跟大學端討論並調整。

周弘偉說,特殊選才名額占所有升學管道1.5%,其實已經比過去提高3倍,其實外界對特殊選才名額提升有正反意見,有些人抱怨名額不夠多,但也有人擔憂不經過入學測驗適合進入大學嗎?也得思考當特殊選才名額增加後,得減少哪些入學管道的名額?另外,多元升學管道不受考試成績限制,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或許未來考招制度會不斷調整,讓申請入學減少參採學測成績,或以小規模試驗全申請制(只看學習歷程檔案、面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大社會系教授林國明表示,不看標準化測驗成績,只看備審資料,大學端目前還沒信心透過這樣的方式選才,社會也不太能接受這樣的觀念,但既然學習歷程檔案鼓勵多元素養與探索,可以思考如何在升學制度中發揮更多功能,也許能採實驗方式,只看學習歷程檔案選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