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全球經濟軟著陸?升息循環正走向結束嗎?讓子彈飛一會

▲無懼惠譽調降美債信評,市場近期對於美國經濟「軟著陸」的信心提升,但通膨仍未消除,全球經濟真的會走向軟著陸、升息終點已到了嗎?(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2023-08-08 18:47:52
無懼惠譽(Fitch)調降美債信評,市場近期對於美國經濟「軟著陸」的信心提升,摩根大通(JPMorgan)日前在最新研究報告中,將美國第三季GDP成長率從0.5%上調至2.5%,首席經濟學家費羅利(Michael Feroli)承認原先低估了美國經濟的韌性。同樣「認錯」的還有國際貨幣組織(IMF),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將2023年的全球GDP成長率由2.8%上調至3%。然而,美國聯準會最新暗示可能需要進一步升息,而最新公布的德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增加6.5%,雖然比6月的6.8%略好,但依舊距離歐洲央行的通膨目標相差甚遠。全球經濟會走向軟著陸、升息終點已到了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樂觀的理由

▲美國經濟2023年至今的表現優於預期,讓許多認為美國經濟凜冬將至的經濟學家們,紛紛改口替美國歡呼。(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巴西央行本月宣布降低基準利率(SELIC)至13.25%,一次調降0.5個百分點,高於市場預期的0.25個百分點。巴西央行同時表示,將會採取漸進式寬鬆貨幣政策。

新興經濟體的巴西、智利、墨西哥自2021年就率先升息,美國聯準會與歐洲央行晚了一年才跟進,而如今巴西、智利紛紛降息,被認為是這波全球升息循環結束的先行指標,預示美歐即將相繼跟進的機率大。

另外,日本央行於7月28日宣布殖利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將更加靈活,被認為是貨幣政策轉變的信號;而歐洲央行在7月27日宣布升息1碼,但也做出鴿派表態,強調對於9月是否升息持開放態度。

美國經濟2023年至今的表現優於預期,讓許多認為美國經濟凜冬將至的經濟學家們,紛紛改口替美國歡呼,加上被認為是領先指標的新興經濟體已開始降息,而一向反應最慢的日本與歐盟,也展現出轉向跡象,在在都讓全球經濟軟著陸的樂觀氣氛推至高點,甚至有人已經喊出美國聯準會年底就會開始降息。

悲觀的原因

▲根據《彭博社》報導,歐洲央行自2022年暴力升息以來,已造成歐元區經濟產出減少4%。(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對於市場趨向樂觀,美國聯準會暗示可能會進一步升息,而美國時間10日將公布最新的通膨數據,《路透社》對經濟學家進行民調,預估美國7月消費者物價指數比去年同期增長3.3%,高於6月的3%。美國通膨雖然已經降溫,但仍然十分僵固,想讓通膨維持在最理想的2%目標,依舊不是易事。如果通膨無法降下來,聯準會即使不升息,也很可能會繼續維持高利率水準。

更糟糕的情況正在歐洲發生。德國6月份的工業產出衰退1.5%,連續兩個月下滑。德國央行之前預估,今年德國的經濟成長將是負0.3%,而在工業產出連續兩個月衰退後,ING集團的分析師布洛斯基(Carsten Brzeski)認為,德國經濟的衰退幅度可能還要繼續下調。

根據《彭博社》報導,歐洲央行自2022年暴力升息以來,已造成歐元區經濟產出減少4%,通膨依然沒有降到可以接受的水準,但經濟表現已經奄奄一息。升息的痛苦引發許多政治人物對歐洲央行的質疑,歐洲智庫布魯蓋爾(Bruegel)的研究員表示,歐盟處於貨幣緊縮以及財政緊縮的雙重收緊效應,未來1年的情況讓人擔憂。

英國央行8月升息0.25%,利率水準創下15年新高,不過英國6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增長7.9%,通膨雖然比5月的8.7%降溫,但依然遠遠超過英國央行的2%目標。英國央行認為,直到2025年第2季之前,通膨都無法壓到2%,這也意味著在那之前升息不會停止,即便英國央行已經意識到升息對經濟帶來的風險而降低力道。

讓子彈飛一會兒

▲樂觀、悲觀都是相對的,全球經濟表現比預期的有韌性,也不等於已經走出危機。(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有個老笑話是這麼說的,把10位經濟學家關在一個會議室,問他們1個問題,等10個人吵完一架後,會得到11個答案。經濟問題千頭萬緒,不同角度各有不同解讀,開頭所提的「全球經濟會走向軟著陸、升息終點已到了嗎?」這問題恐怕現在也難有定論。

比較折衷的看法應該是,全球經濟在2023年表現優於預期,在各國央行大力升息下,經濟並沒有急速衰退「以臉著陸」,甚至還出現許多積極信號,因此讓軟著陸的期待大升。

但樂觀、悲觀都是相對的,經濟表現比預期的有韌性,也不等於已經走出危機,《經濟學人》在7月下旬以「世界經濟仍處於危險之中」為題進行分析,認為全球利率環境與通膨依舊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提到,通膨仍然是首要必須克服的問題,如果認為升息循環快要走到終點,代表通膨已經被戰勝,那就大錯特錯。全球經濟依然存有許多風險,像是地緣政治分歧加劇、俄烏戰爭持續、商品需求衰退導致製造業疲軟等等。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社群網路媒體時代,為了搶奪消費者的注意力,許多市場分析師似乎也呈現一種躁動情緒,樂觀時過度樂觀、悲觀時過度悲觀,好像隨時都有天崩地裂的大事要發生。但貨幣政策、利率工具影響實體經濟需要一個過程,很多時候人們能做的就是不斷觀察,持續修改預期,而不是急著喊出「狼來了」。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家福布斯(Kristin Forbes)表示,重點不在於猜測利率什麼時候開始下降、或是最終降到多少,經濟體系已經學會在高利率的環境下運行,壓低利率長期被當作刺激經濟的手段,導致零利率環境似乎變成常態,但利率如果能在較高的水準達到平衡,這對整體社會也是好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