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台積電將赴德國建廠 就怕走美國老路也「水土不服」

▲有外媒根據德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今(8)日將舉行董事會,通過德國設廠案,但外界憂心遇到的挑戰與問題,等於重走美國廠老路?(示意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許家禎/特稿-2023-08-08 14:07:43
有外媒根據德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今(8)日將舉行董事會,通過德國設廠案,雖然台積電還沒有完全正式宣布這項消息,但高層之前就屢屢透露評估正在進行中。不過,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先前爆出美國員工不滿相關企業文化,且技術人員不足,量產時間延遲一年,再加上供應鏈並不像台灣完整,都再次凸顯赴德設廠的挑戰,幾乎可以說是「重現美國廠的老問題」,也呈現水土不服的困境。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路透社》引述德國《商報》報導,德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台積電董事會將於8日決定在德國設廠,據悉德國政府將出資5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1738億元來支持在德勒斯登(Dresden)建廠,並指台積電將與博世(Bosch)、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等合作夥伴合資經營工廠,等到董事會正式通過後,就會與德國當局簽署意向書,屆時如果順利設廠,將是台積電在歐洲的首座晶圓廠。

其實,提到台積電海外設廠,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去(2022)年12月7日舉行移機典禮,現場眾星雲集,包括美國總統拜登、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超微執行長蘇姿丰、蘋果執行長提姆庫克都到場祝賀,典禮風風光光,但不久後陸續傳出美國員工不習慣台積電企業文化。

有美國工程師分享,在辦公室睡了一個月,每天工作12小時難以兼顧工作和生活,也有人說「台積電是服從文化,很不習慣,不認為台積電為美國做好準備」。為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曾坦言如何管理世界人才,台積電正在學習。而日前法說會上也指出,因技術人員不足,將從台灣調派過去,但相關量產時間將從2024年延到2025年。

這讓人不禁想起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的神預言,他曾說美國設廠製造出來的晶片成本,要比台灣高出50%。言下之意是要說「這一條路並不好走」,但台積電處於中美關係、地緣政治緊張之下,各國都在積極推動在地生產,以減少對亞洲供應鏈的依賴,並緩解晶片短缺的問題,更重要是客戶有其需求,以及某部分還需要美國的技術,因此赴美設廠變成是台積電不得不的選擇。

實際上,海外設廠成本本來就高,除了沒有成熟與完整的供應鏈支援外,美國高人力成本就是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鴻海也遇過,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就曾暗示「美國工人不好找」,再加上企業文化各家不同,更何況是不同國家,歐美國家更在意生活與工作的平衡,因此常發生歐美員工不習慣亞洲企業工作文化的問題。

因此,這次台積電要在德國設廠,會遇到的挑戰與問題,幾乎可以說是「重現美國廠的老路!」台積電自2021年以來,就一直與德國就建廠之事進行談判,台積電也不諱言,屢屢表示確實正在進行評估中。

台積電先前曾說赴德國設廠主要是當地政府邀請,將聚焦生產28奈米特殊製程晶片,而今年6月中股東會時,劉德音就說經營團隊已經去過德國兩、三次了,「感覺還不錯」,雖然供應鏈和人力資源,這兩點是最擔心的,但他強調當地政府承諾會解決並建立起來。至於人才培訓的部分,台積電表示可能會有德國交換學生來台受訓,強調即便一切還在評估中,但當時HR(人資)都已經先行、在做準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雖然供應鏈與人力資源問題,台積電都已經預先想到,並希望德國政府可以幫忙解決,但市場不免仍擔心,高成本會壓縮台積電毛利率,且歐洲更講究工作以外的生活品質,罷工事件遍地開花,難道不會影響德國廠的建置與營運嗎?

再來,還要擔心德國政府補助會不會像美國廠一樣,來個「回馬槍」需要「額外條件」,以及德國會不會提供當地企業購買「德國製晶片」的獎勵措施呢?其實,海外布局設廠挑戰一直存在,台積電設廠前一定都曾規劃評估過,針對人才短缺的問題,台積電就開始與美國亞利桑那州廠當地學院合作,希望加速半導體人才育成,說不定在美廠的「解決方案」也能快速複製到德國廠,緩解市場隱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