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喝牛奶養牛划算嗎?台灣食品想朝海外建廠 專家點出成功關鍵

▲台灣食品業者打國際盃主要分成採用一般進出口外銷,或直接赴海外市場建廠等2種模式。(圖/擷取自Pixabay)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2023-08-05 14:00:00
台灣食品多元,飲食文化底蘊豐富,於80年代前曾大量外銷至海外市場,如今卻由原本的外銷導向,變成內需為主。然而,台灣內需市場規模有限,加上近年來疫情肆虐、地緣政治因素擾動,以及全球局勢動盪,國際產業包括食品在內,都紛紛開始思考「分散佈局」的重要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際局勢影響食品出口動盪 業者思考分散進出口市場
根據財政部「台灣出口情勢分析」顯示,2020年我國食品及水產出口值減少,主要原因是由於疫情影響下游通路流暢度,產品進出口的船舶調度、港口裝卸與運輸作業效率, 陸續衍生全球性缺櫃、運價成本倍增等問題,

好不容易在2021年時隨著疫情放緩,食品出口逐步回穩,2022年卻又受中國暫停輸入影響,而有明顯下滑。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指出,分散「來源」與「出口」市場,是未來食品業要著重努力的方向。

▲根據財政部「台灣出口情勢分析」顯示,國際局勢容易影響食品出口動盪。(圖/NOWnews製作)
商總為協助我食品業者布局全球,於去(2022)年12月把握疫後解封商機,率領數家台灣優質食品企業,赴韓搶攻韓人味蕾商機。今年8月也將率團至立陶宛、波蘭與捷克簽署合作備忘錄(MOU),藉此了解中東歐市場與台灣食品的互補性。

此外,商總約莫在11月時,還會組團至中亞,除了率台食品業者開拓「清真市場」外,還可以此作為拓展非洲市場的一大跳板。「根據上述所提,顯示台灣不是只有美國、中國兩地的市場可以進行食品拓銷,貿易要互相,市場分散更要同時聚焦買與賣。」許舒博嚴正強調。

為喝牛奶養牛划算嗎?食品業者赴海外建廠「找好通路是關鍵」
台灣食品業者打國際盃,主要分成採用一般進出口外銷,或直接赴海外市場建廠等2種模式,通常主要以前者為主,後者被認為需投入較高的投資及營運成本,一旦決定建廠或併購海外食品廠,必定是衝著當地市場而去,若最後佈局當地市場失敗,到頭來可能白忙一場,過去所投入的時間與金錢成本宛如打水漂,一去不復返。

「為喝牛奶,不必養牛,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商管財經專家李世珍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這樣說。然而,食品加工的供應鏈複雜,不像一般的生產工具或設備零組件,還牽涉食安問題,其中包括食品保存期限、各地法規等考量。

「為喝牛奶養一頭牛」常用來指「為了一個不划算的目的,投入過量的資源」,赴海外市場建廠需考量「當地市場夠不夠大」這是必然,但專攻單一市場確實可以減少食安、法規或在出口路途上的不確定因素,且若此市場能成為下一個主攻市場的跳板,那麼企業直接赴海外建廠不失為拓銷品牌、擴張版圖的新可能,「這頭牛」甚至有望為企業帶來比原先投入的成本更大的效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找好通路是關鍵。」李世珍提醒,台灣食品具多元、彈性及品質等優勢,要知道產品賣去哪、賣給誰,才不會浪費台灣食品的競爭力。

過去受疫情影響的這3年,業者仍相當保守,台灣食品業赴海外建廠且沒撤廠的不多,不過現在全球經濟較為低迷,很多的投資通常會在這個時間點談到較好的價格,國內食品業者也因此較有機會走入海外市場,加上如今食品業大廠已有漢典與統一,分別赴英國與韓國建廠的前例,知名連鎖咖啡85度C也插旗美國東岸,將設全美第四座中央廚房,顯見國內企業赴海外建廠打國際盃的未來前景可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