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不了一世?全球經濟現好轉跡象 華爾街日報:好運可能將結束

▲美國財政部的匯率操縱半年度報告,沒有將任何國家列為匯率操縱國,有外媒分析,相較於川普時期,這意味著白宮政策的轉變。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2023-07-17 11:08:15
儘管目前全球通膨率正在下降,俄烏戰爭爆發對其他國家影響也不如預期糟糕,但在中國出口放緩以及聯準會(FED)升息與否等因素影響下,《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全球經濟短暫的好運可能即將結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雖然目前全球的製造業活動正在減緩。歐洲今年稍早陷入溫和衰退,中國在疫後復甦的勢頭也正在減緩,許多新興國家仍在對抗沉重的債務負擔。但目前全球總體通膨率正在下降;許多國家的勞動力市場依然強勁;在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預期的發展中國家違約或是歐洲嚴重衰退等最糟的狀況也都沒有發生。

這似乎讓目前正在印度參加G20財經領袖會議的央行財長和各國財政部長可以稍微鬆一口氣,不過報導指出,目前全球面臨的問題便是能否繼續避免各種威脅可能會帶來的嚴重後果,包括從限制性貨幣政策到全球貿易放緩。

國際貨幣基金(IMF)總裁喬治艾娃(Kristalina Georgieva)表示,雖然近期前景好壞參半,但全球經濟的中期前景仍然黯淡。

雖然經濟學家預計,中國17日將報告第二季度經濟成長約7%,但上個月中國出口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且消費者通膨持平,而這是需求疲軟導致通貨緊縮風險上升的跡象。儘管世界各國央行都在升息,但中國卻為了刺激經濟而降低了利率。

美國財長葉倫指出,中國是世界許多國家的重要進口國,因此當中國成長放緩時,會對許多國家產生影響。

中國出口和全球貿易放緩顯示出,高利率和全球消費者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大量期間大量購買商品後回歸服務業的後果。但有部分經濟學家憂心,隨著美中兩國在經濟上漸行漸遠,貿易和成長會持續被拖累。

許多跨國公司一直在探索將部分業務轉移到印度等中國以外的國家,而美國及其盟國則提供了新的獎勵措施,要求某部分的製造業回流。全球供應鏈重新定位預計將會持續好幾年,從長遠來看,可能將會影響中國成長並提高全球消費者的價格。

另外,聯準會可能將在7月再次加息,儘管仍不確定此後利率進一步加息多少,以及利率能保持高位多久,但全球經濟與美元掛鉤,去年美國利率上升,吸引資本流入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大幅推高美元價值,也帶給許多使用美元償還債務以及進口食品和能源的低收入國家帶來問題。

儘管美元今年回吐大部分漲幅,但IMF警告稱,FED未來方向的不確性給貧窮國家帶來近一步美元升值的風險。IMF表示,超過一半低收入國家和四分之一中等收入國家陷入債務困境或面臨違約風險。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另外,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也給低收入國家帶來壓力,擾亂糧食和能源供應,推高世界各地通貨膨脹。根據戰爭的發展情況,這些壓力可能會重新出現。

波蘭財政部副部長席茲考斯卡(Magdalena Rzeczkowska)先前受訪時就曾經表示,「衝擊將會到來,但我們不清楚會發生什麼事。就未來而言,存在太多不確定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